•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公安部推出“錢盾反詐機器人”

            2019-12-17 11:51: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昨天,公安部刑偵局推出的“錢盾反詐機器人”正式上線。據介紹,為解決反詐騙勸阻電話辨識度不高、屢被拒接的問題,未來電信網絡詐騙勸阻預警電話的來電顯示將統一為“公安反詐專號”。據悉,當普通民眾接到電信網絡詐騙電話,公安部刑偵局錢盾反詐預警系統預警到這一信息后,“反詐機器人”會自動撥打潛在受害人的電話予以提醒,同時還有短信、閃信提醒信息,其中,閃信強制彈窗提醒,若不讀閃信信息,手機就不能做其他操作。

            電信網絡詐騙

            今年以來破獲16.2萬起

            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局長劉忠義在現場介紹,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連續多年組織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僅今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6.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9萬名,同比分別上升42.7%、93.1%。

            “在多年打擊治理實踐中,公安機關認識到,多破案不如少發案,加強犯罪預警和防范,是減少群眾被騙的有效渠道。”劉忠義說:“但是,由于潛在受害人被騙子深度洗腦,反詐民警勸阻預警的成功率還有待提升。”

            活動現場,反詐民警介紹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件。今年7月,江蘇南通市在職女教師朱女士遇到冒充公檢法詐騙,南通市反詐中心民警多次致電提醒勸阻,她不相信,堅稱自己未被騙。直到她協助犯罪嫌疑人詐騙他人被識破,才醒悟過來,而這時,她已經被騙140多萬元。

            深圳市反詐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天撥打出去的上千個勸阻電話,近4成被拒接,勸阻成功一個人,至少要打5通電話。

            來電信息

            顯示為“公安反詐專號”

            長沙反詐中心民警現場播放了一段電話錄音,錄音中,民警正在給接到詐騙電話的受害人打電話,勸阻他不要相信剛才接到的詐騙電話、不要匯款,但遭到了對方的質問:“我憑什么相信你,他說他是警察,你說你是,你憑什么是,他說我只要配合調查就行了,你別煩我了。”然后對方直接掛掉了電話。

            對此,民警介紹,“勸阻難”除了與受害人被犯罪嫌疑人“洗腦”有關,還與反詐勸阻電話號碼不統一,知名度、辨識度不高有一定關系。“電話撥打出去,就被當成推銷、詐騙電話。”

            為此,公安部推出“錢盾反詐機器人”。在公安反詐預警系統預警到有群眾可能接到詐騙電話這一信息后,“錢盾反詐機器人”同時通過電話、短信、閃信三種渠道,快速向被騙群眾發布預警,來電信息會顯示為“公安反詐專號”。

            若潛在受害人在5分鐘內既不接電話,又不處理閃信,“錢盾反詐機器人”會再次撥打電話、發送閃信,如此反復,直至潛在受害人處理提醒信息。同時,為確保這個來電顯示字段不會被盜用、篡改,“公安反詐專號”還加入了技術保護措施。

            試運行期間

            反詐勸阻成功率超96%

            據工作人員介紹,“公安反詐專號”除了擁有辨識度較高的專屬來電顯示外,民警還可以根據不同類型電信網絡詐騙的話術,通過AI語音交互技術配置相應的勸阻提醒內容,引導潛在受害人走出詐騙圈套。

            數據顯示,“公安反詐專號”自今年11月15日在部分地區試運行以來,平均每天勸阻3000多人,勸阻成功率超96%。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表示,設立統一的“公安反詐專號”能增強權威性,提升潛在受害人對民警的信任度,對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有一定功效。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要標本兼治,不僅要加大源頭治理,還要增強群眾的防范意識。

            “社會問題解決需要企業積極參與,我們相信社會問題不解決,我們無法做到獨善其身,我們的消費者、商家、平臺用戶都會受到傷害。”阿里巴巴為“錢盾反詐機器人”提供了技術支持。活動現場,阿里集團首席風險官鄭俊芳表示,希望持續利用技術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協助公安遏制電信網絡詐騙,解決老百姓最頭疼、最難的問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