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明明是家長越來越忙了,老師還有什么負要減?”“備課、教課、批改作業這些負擔怎么能減輕?”……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為教師減負。文件在贏得教師叫好的同時,也讓部分家長產生困惑——給教師減負,減的究竟是什么?
16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教師的主業是教書育人,給教師減負,實際上就是讓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到主業上去。“就教育系統來看,教師負擔過重一直是輿論較為關注的問題。《若干意見》正是貫徹中央為基層減負精神、回應基層教師負擔過重呼聲的重要舉措。”
“老師的工作千奇百樣,就是沒多少時間真正授課”
“老師連周末都沒有,各種檢查各種填表各種培訓,除此之外還要下鄉扶貧。現在老師的工作真是千奇百樣,就是沒有多少時間真正授課。”一位老師在微博上寫道。
前段時間,湖南湘西永順縣教師李田田在網上發文,稱幾乎每周都有上級來檢查衛生,學校要停課掃地;老師要走訪扶貧,填寫各種資料,忙的時候,甚至得停課去政府加班。此文一出,引發不少教師共鳴。
“教師不合理負擔是多年積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復雜性。文件從老師們反映比較強烈的不合理負擔入手,提出了減負的路徑。”任友群表示,為老師減負,首先要分類治理,從源頭上查找教師負擔,大幅精簡文件和會議。其次,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區域、城鄉、學段等不同特點,避免“一刀切”。再次,標本兼治,治“標”,就是要突出重點,嚴格清理規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事項;治“本”就是要協調好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的關系,提高專業水平。最后,共同治理,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要形成合力,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若干意見》從提高認識、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以及加強組織領導6個方面提出20項務實舉措,系統回答了為什么要減負、怎么來減負、重點減哪些負以及由誰來減負4個問題。
任友群強調,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承擔的職業負擔,是正常、合理和必要的負擔。文件明確要減掉的是中小學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布和表示,學校的教師配置、課程設置、教育教學內容的選定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教師職業行為要求,都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確定的。“如果不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擾亂教育教學秩序,破壞正常的教育教學生態,都會影響學校的辦學品質和育人質量。”
而且,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很多研究發現,多數教師并不因為承擔過多的教育教學教研工作而感到累,他們認為這是教師必備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操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張布和說,減少教師的非教育教學工作量,是充分尊重教師職業專業化的體現。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指出,教師負擔重,既有教育系統自身原因,也有治理體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高等深層次原因,還需要積極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真正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