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讓農業搭上“互聯網”快車(話說新農村)

            2019-12-13 08:52: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做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運用互聯網優勢,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

              打開手機,就能為蔬菜自動澆水、施肥;輕點鼠標,就能讓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互聯網+農業”,帶來從田間到指尖的深刻變革。

              今年“雙11”期間,不少農產品成了搶手貨:一枚鮮雞蛋送到消費者手上,最快只要1天;山上新鮮的蜜橘,當晚就能包裝發貨……“互聯網+農業”減少流通環節,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超短鏈接,加速了農產品上行。筆者在“中國枇杷之鄉”四川省仁壽縣看到,一個“趕場小站”電商平臺,帶動400多個農村服務點,讓這里的枇杷頭天下樹,第二天就運到北京、上海等地,解決了因信息不暢而導致的農產品銷售問題。

              正因為“互聯網+”的獨特優勢,這些年精準農業、物聯網、云計算……這些現代信息化技術,已融入農產品生產銷售、農業技術推廣、農村信息服務等方方面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873.6億元,同比增長25.3%。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做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互聯網行業之長,補傳統農業之短。對于現代農業而言,“互聯網+”加什么?要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用數字化統一生產標準,靠網絡化實現互聯互通,智能化讓先進技術落地應用。通過信息采集、分析決策、智能控制,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農產品賣難。

              發展“互聯網+農業”,要加快補齊短板。當前,冷鏈物流是生鮮農產品觸網的一大門檻。互聯網時代,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流通環節減少了,但物流要求高了。訂單可以從網上傳遞,但貨物送到顧客手里,仍需要越過千山萬水。加強農村物流配送,尤其是冷鏈物流方面的政策扶持,充分調動各級地方政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信息化的積極性,助力農村電商健康成長。

              發展“互聯網+農業”,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不爭的現實。網店怎么開,圖片怎么拍,訂單、物流怎么安排,網店信譽怎么維護,知名度怎么提升等,要做的事不少,這里面牽涉到營銷技巧、廣告策略等技能,靠農民自身難以實現。解決農村電商人才難題,既要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也要加強鄉、村兩級信息員隊伍建設,將信息化技術作為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內容,讓“互聯網+”在農村更好地落地生根。

              要認識到,“互聯網+”和農機、農技一樣,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手段,從根本上看,還是要更多著力農業的提質增效。農業搭好互聯網快車,既要產出叫好又叫座的優質農產品,又要運用互聯網優勢,讓互聯網真正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3日 18 版)

            (責編:楊曦、莊紅韜)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