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App泄露用戶隱私引關注,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身份”還有多遠

            2019-12-09 19:08:23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記者 姚坤森

              手機App在給人們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同時,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過度索權、頻繁騷擾和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也時有發生。近日,某租房App用戶向記者反映,自己在租房平臺上登記注冊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租住房屋信息等,被第三方陌生人獲取。

            App泄露用戶隱私引關注,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身份”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梳理發現,類似現象并不少見,有媒體報道家住杭州某用戶也遭受了租房App信息泄露,只因為看了一次二手房信息,一周內收到了50多個陌生電話,全部自稱房產中介。

              此前,工信部下發了《關于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的通知》,明確今后將重點從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和為用戶賬號注銷設置障礙等四個方面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和大數據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閆樹在一場區塊鏈峰會上提到,數據帶來的價值越來越高,同時也造成個人隱私方面的侵犯越來越強,瀏覽網頁、操作App,都需要不斷將個人信息、網絡歷史數據等通過手機在網上進行交換,而這些行為都可能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甚至還可能帶來財產損失。

              在業內人士看來,數據挖掘增加了個人信息被“曝光”的風險。而在技術方面,區塊鏈網絡相比傳統網絡的最大優勢在于信息安全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黃楚新認為,用戶在區塊鏈網絡活動中,即使上傳了實名身份信息及其他隱私信息,也不必擔心數據泄露,貫穿信息存儲階段和交換階段的區塊鏈加密技術,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基線。

              閆樹也提到,傳統數據保護和安全技術在精準數據挖掘面前走向了失效,新興的“隱私計算+區塊鏈”越來越受到關注。基于隱私計算技術的數據交易和流通,在保護數據本身不泄露情況下,又提供了數據安全運行環境。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數據溯源和授權存證,保證了在數據流通場景中用戶對個人信息的掌控權和不可篡改性。

              “保障數字空間安全需要可信的數字身份認證和隱私保護技術。”通付盾加密實驗室總監宋超認為,在數字空間身份認證中,去中心多因子和跨平臺成為兩大特點。數字空間身份認證具有可控匿名性,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身份匿名,同時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隱私加密算法發展,成為隱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另外,黃楚新還提到,盡管區塊鏈技術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價值逐步顯現,但還面臨著量子技術發展的挑戰。比如,目前,一些公司已經在進行量子計算技術的前沿研發,而量子計算技術則是破譯區塊鏈密碼技術的手段之一,在這方面區塊鏈技術還需要積極的應對策略。

              近年來,伴隨《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個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法規的出臺和規劃,對App違規收集使用用戶信息、個人隱私泄露等問題有了法律監管背景。黃楚新說,今后還需要對《侵權責任法》《網絡安全法》《民法總則》《刑法》等法規中個人信息及隱私權保護的規定和措施進一步整合,具體明確相應的權利內容、維權方式以及侵權責任;同時,加大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宣傳教育,強化公眾的隱私保護意識。

              “隱私保護體系是有機組合系統,需要打破現有數據孤島形成數據分享機制,共建包括應用端、服務端和用戶端的生態系統。”宋超說。

            [ 責編:王宏澤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