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腹地,億利潔能與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共同投建的200兆瓦光伏發電站實現并網發電。至此,億利潔能在沙漠中建設的生態光伏電站規模達到710兆瓦,不但是亞洲最大地面單體連片光伏發電站,更因其獨創的“板上發電,板下養殖,板下種植”立體循環發電模式成為國家能源局力推的產業扶貧樣板。
同日,與庫布其相隔千里之外的天津濱海新區,億利萌寵生態樂園也進入了緊張的收尾階段,將在新年投入運營,成為天津生態公園地標。
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企業行為,在12月3日,因億利潔能一紙公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當日,億利潔能披露,擬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相結合方式購買億利集團、央企扶貧投資基金、萬達金粟、民豐資本、康佳投資、均瑤集團及億利控股持有的億利生態100%的股權。未來,億利潔能主營將由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發展成為充分利用生態修復技術、成果,導入運營綠色產業,形成短中長期商盈模式的生態產業服務商。
據悉,億利潔能控股股東億利集團從事生態文明建設31年里,形成了兩大主營業務板塊:以國土綠化、生態環境治理為主的億利生態和在生態修復成果上,發展綠色產業投資、運營的億利潔能。兩者通過“生態修復、土地增值、綠色產業導入+扶貧”,形成生態治理與綠色產業發展雙向賦能,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了“短期生態收益、中期土地收益和長期的綠色產業收益”的回報機制。從實踐結果看,億利這種生態閉環循環發展模式,不但解決了生態環境治理融資難、回報慢的問題,更讓生態環保行業從單純政府“埋單”, 轉變為“魚與熊掌兼得”公益+商業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億利生態擁有將沙漠變成工業用地的核心生態修復技術,為億利潔能廉價的產業用地,同時,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服務業。億利潔能則因憑借億利生態修復成果,充分利用當地產業優勢目錄招商引資,發展綠色產業。目前,億利潔能主營業務中占比近90%的循環經濟產業和生態光伏發電均與此有關。
以億利潔能在庫布其沙漠建設的光伏發電站為例。從建成我國第一座因治沙而批建的110兆瓦生態循環光伏電站,發展到目前710兆瓦整體運營,相繼成為內蒙古“林光互補”綜合治沙產業示范基地、科技部“沙漠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億利始終將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修復、產業扶貧共抓并舉。“電站還因此獲得了不錯的經濟附加值”億利庫布其生態光伏店站站長田俊庭說,“通過將光伏板挑高建設,實現了板間散養雞、羊等禽畜,板下種植沙生植物。光伏板遮風遮蔭,促進植物生長,也為禽畜提供庇護,禽畜的糞便更是改良土壤的有機肥料。”其中,土地修復和種植工作由億利生態負責。田俊廷介紹說,億利生態為了這個電站的生態修復,先是在電站規劃區域外圍通過種樹、種草,形成東西長1.8公里,南北長2.6公里的防風綠化帶,然后再在其中根據光伏電站建設進程,逐步實施土壤修復,通過種植耐寒、耐旱植物,逐步改良土壤。當光伏電站完成產業循環周期,光伏板下的沙土也得到改良。
而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億利生態公園,則是億利在生態修復基礎上對修復后土地進行價值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代表作。12月6日,記者在這里看到,盡管生態公園尚未完全投入運營,但到生態公園休閑的本地人絡繹不絕。目前,生態公園配套的鹿苑已成了百姓散步、跑步、練太極、抖空竹的好地方,天津市里來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游客們贊不絕口。
可以說,億利生態公園的精靈樂園讓業內人士驚呼“顛覆了行業的商盈模式”。其有三“破”:一是打破慣有的政府規劃建園模式。二是打破政府PPP模式,自籌資金,自負盈虧。三是打破城建企業BOT模式,實施BOO模式。“億利生態如此運作,無疑成為競標優勢。一般的房地產或者生態企業根本就不敢嘗試”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這個項目所在地原是一片鹽堿地,億利集團利用30年生態修復的綜合技術將對這片“廢地”進行了整體修復,將之變成了“生態寶地”——由退化土地變為了城市用地,再在地塊上用億利的生物多樣性技術創建萌寵精靈樂園、生態人居等,使天津濱海新區出現了煥然一新的綠色生態人文景觀。
庫布其和天津濱海新區通過億利技術和模式實現了跨時空聯動,這其實就是億利潔能打造大生態背后的商業邏輯,也成為億利潔能實現塑造潔能環保頭部企業目標的利器。義軒
[ 責編:肖春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