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廣州市舉行地鐵塌陷事故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當地通過廣東電臺新聞臺通報了救援進展。經過連日搜尋,已確認失聯車輛地下區域,大型設備已經進場,開始圍護結構的槽壁加固工作。
中國中鐵廣州軌道交通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譚小春介紹稱,12月1日廣州大道地陷發生以來,當地在應急指揮部的指揮下,全力以赴組織開展搜尋工作。按照國家、省、市權威專家的意見,鑒于車輛陷入后快速被流砂掩蓋,塌陷處的流砂層較厚,地下水量大,失聯車輛存在隨流砂層移動的可能,因此要擴大搜尋范圍。
為快速、準確地搜尋失聯車輛和人員,現場在鋼護筒內向下開挖搜尋的同時,以跨孔CT 、電磁波法、聲吶法等多種手段,在周邊擴大搜尋范圍。同時繼續實施加固,防止塌陷體進一步擴大進而危及搜尋工作人員的安全。
近幾日,現場指揮部共投入1500多人次,動用地質鉆機、地質雷達等近90臺(套)救援設備開展搜尋工作。通過各種手段綜合研判,目前初步確定了失聯車輛的地下區域。
為了進一步加快搜尋進度,專家組經過反復論證和審查,一致同意增加地下全回轉咬合樁結構,即從地面向下施工連續的鋼筋混凝土墻,形成擋土止水的結構后,再進一步實施搜尋。并將影響搜尋的地下220KV高壓電纜、直徑1.2米的供水管、直徑0.3米的燃氣管等管線遷改至搜尋范圍以外。供水管已于12月6日完成遷改并恢復供水,燃氣管預計于12月8日中午完成遷改,高壓電纜正在遷改中。
目前,大型施工設備已經進場,開始圍護結構的槽壁加固工作。搜尋工作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但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我公司及有關各方都將盡一切努力、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搜尋失聯人員。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戴幼卿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