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攀登!向科研高峰(70年,共同走過)

            2019-12-06 09:24: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0年來,科技工作者接續奮斗,中國科技實力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國產大飛機、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重大成果層出不窮。

              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并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郭華東

              因為熱愛?不覺寂寞

              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的遙感技術,能在宏觀尺度上“看”到國家的環境變化。與遙感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科院院士郭華東,將祖國的變化“盡收眼底”。

              研究生期間,郭華東從事雷達對地觀測研究。當時沒有到野外測量的條件,郭華東想了個“二手實驗”的招兒:“國際出版的遙感手冊里有很多雷達遙感圖像,我去圖書館翻拍圖像,再到暗室里去測灰度值,定性地計算散射系數。”

              1988年,郭華東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負責中英遙感找礦合作項目,并建立了先進的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當時使用的計算機內存很小,跟如今的手機沒法比,但當時在國內已經算先進。”郭華東說,“我們下班前用紅絨布把計算機蒙上,上班了再小心翼翼地掀開,十分愛惜。”

              這些年來,中國的遙感科研進步飛速。郭華東和同事們利用遙感和數字地球手段監測沙漠、森林等,見證了城市發展,還將研究拓展至全球范圍,甚至是太空。

              選擇科研,就意味著要甘于忍受寂寞。為何能堅持下來?郭華東笑笑說,如果你真心熱愛它,就會覺得其間充滿樂趣,不用刻意“堅持”。

              郭華東說:“祖國給我提供了好機會,我對祖國應該有什么樣的貢獻?這是我經常想到的事情。”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最大的任務應該是將經驗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盡快成長。

              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郭華東充滿信心:“再過10年左右時間,我國遙感科研會有大的跨越,有望邁入世界第一方陣。”

              萬蕊雪

              無懼無畏?全新出發

              短發、雙肩書包、90后……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里,萬蕊雪似乎沒什么不一樣。

              然而,她確實有些不一樣。作為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課題組博士后,去年11月23日,《科學》雜志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萬蕊雪因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該獎。

              對萬蕊雪來說,自己的科研道路,是一次又一次全新的起跑,是循著興趣、明確方向、堅持夢想的過程。

              從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本科畢業后,萬蕊雪來到清華大學,隨后進入施一公實驗室,攻讀生物大分子結構。彼時,國內冷凍電鏡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結構生物學領域迎來重大機遇。在導師建議下,博士二年級的萬蕊雪決定轉向研究“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這一結構生物學領域的世界級難題。

              既然無章可循,注定步履艱難,需要萬蕊雪自己找突破點。不服輸的個性讓她鉚足了勁:“我讀了很多文獻,想了很多大膽的實驗方向,然后一個個排除,最后決定提取內源剪接體。這個方法不算新,但我們實驗室當時沒人做過。”

              萬蕊雪找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一個實驗室,學習構建酵母菌株的方法。從學校到昌平的實驗室,近20公里,成了她接下來幾個星期的常規路線。面對失敗,她沒有悲觀,而是越挫越勇,不停地找辦法。

              2015年,團隊發表了世界上首個近原子分辨率剪接體三維結構。“回頭想想,我的腦子里沒有‘怕’這個字。認認真真讀文獻、踏踏實實去嘗試,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萬蕊雪說:“希望通過我們這代科研人的努力,實現科技強國的夢想。”

              本版制圖:郭??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6日 12 版)

            (責編:曹昆)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