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資本市場再迎利好 滬港通、深港通繼續暫免個稅

            2019-12-05 11:49: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財政部等三部門4日公告稱,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和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專家認為,繼續執行個人所得稅暫免政策,體現出政府部門希望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給投資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有助于減少稅收對投資者投資選擇的扭曲。另外,北向資金豐富了A股市場的多元化投資者組成,有助于促進具有多樣性的投資者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繁榮,尤其是部分北向長期投資者的加入,有利于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理念的進一步夯實。

              滬港通、深港通投資所得個稅再獲減免

              12月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等取得的相關所得繼續暫免征個稅,執行期至2022年底。

              《公告》明確,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以及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9年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其實,早在2014年11月,三部門首次明確,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2017年11月,再度明確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滬港通繼續暫免征收個稅,至2019年12月4日。

              2016年12月,深港通開始執行此政策。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執行期自2016年12月5日起至2019年12月4日止。

              同時,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深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

              12月5日,深港通運行滿三年。三年來,深港通成交規模不斷擴大,制度機制持續優化,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以及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創新經濟發展的橋梁紐帶。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三大國際指數將A股納入成分股,未來外資勢必會加速流入,這也促使國內資本市場加快改革開放進程,而滬深港通扮演著對外開放主渠道、主窗口的角色,相關制度有待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來自港交所的數據則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北向的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成交17.41萬億元人民幣,累計8600億元人民幣凈流入內地股票市場。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滬深股通持有的內地股票總額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人民幣,激增至12212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南向港股通(包括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5年累計成交8.75萬億港元,累計9870億港元內地資金凈流入港股。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9995億港元。

              專家認為,繼續執行個人所得稅暫免政策,體現出政府部門希望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給投資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有助于減少稅收對投資者投資選擇的扭曲。

              滬深港通為A股帶來長線資金

              滬港通繼續免征個稅是一項讓國內散戶獲益的政策——從滬港通剛開啟時內地到香港的投資量開始大幅增長,這項優惠政策功不可沒,得以延續更是有助于繼續吸引內地個人對港投資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也是內地投資者向香港和海外地區投資的戰略性契機。

              “滬港通為A股帶來長線資金。”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侯春曉表示,“滬港通推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北上資金規模明顯超過南下資金。”

              侯春曉指出,滬港通開通以來,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投資者結構優化。隨著境外資金大規模流入以及內地長線資金逐漸壯大,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投資者更加關注低估值、高分紅、業績穩定、基本面良好的行業及其龍頭股。滬深股通資金偏愛大盤股,消費、金融等行業配置比例高,且前十大重倉股均為各行業龍頭藍籌股。

              侯春曉表示,滬深股通重倉配置的金融和消費業估值提升,但總體而言仍相對合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企穩、結構優化,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藍籌股業績有望穩健增長,為價值投資者帶來持續的回報。

              從過去三年市場運行特征來看,外資對于A股投資行為與定價模式的重構已經在發生,外資已成為A股行業輪動的新驅動,尤其表現在對消費股走勢的影響上。2017年至今,北上持股占A股總流通市值比從0.6%一路提升至1.99%,而在部分消費板塊上,北上持股占比甚至已經接近10%,大消費是北上資金最為偏愛的板塊,其行業漲跌與外資持倉的相關性非常明顯。

              “不僅如此,北向資金豐富了A股市場的多元化投資者組成,有助于促進具有多樣性的投資者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繁榮,尤其是部分北向長期投資者的加入,有利于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理念的進一步夯實,促進公司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發揮證券市場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助理副院長習超表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