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4日訊(記者佘穎)自12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將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清單之外不得違規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自主開展一般性經營活動。
在國務院新聞辦12月4日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表示,目前我國企業在拿到營業執照進入市場的“大門”后,還進不了特定行業和領域的“小門”,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數量還較多、辦理時間還較長、流程還不透明。通過改革,將進一步降低企業準營門檻,使企業方便地開辦、更好地發展壯大。
中央層面523項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其中13項直接取消
2015年以來,國務院決定對部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先后在上海浦東新區試點并向更大范圍復制推廣,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但試點納入改革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僅占總量的約五分之一,改革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高,改革系統集成不夠,信息歸集共享、事中事后監管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了企業獲得感。對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堅決克服“準入不準營”的現象。
“《通知》明確,中央層面設立的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改革清單,分類推進改革。”唐軍介紹說,對設定必要性已不存在、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實現行業自律管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有效規范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直接取消審批。企業持有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
對可以取消審批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需要企業及時主動提供有關信息,以便有關主管部門有效實施行業管理、維護公共利益的,由審批改為備案。
對確需保留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企業就符合經營許可條件作出承諾,有關主管部門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經營許可條件行為、有效防范風險的,實行告知承諾。
對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不具備取消審批或實行告知承諾條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應當采取切實措施優化審批服務,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辦事成本。
從數量來看,本次改革直接取消審批13項,審批改為備案8項,實行告知承諾60項,優化審批服務442項。比如原來商務部負責備案的的“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由公安部頒發的“典當業特種行業許可證”、農業部負責頒發的“拖拉機駕駛培訓許可證”等13項許可事項,改革之后直接取消。
實際上,企業減負還不止這523項。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熊茂平介紹,除了中央層面的統一部署,各地還將結合實際推出自己的清單。例如江蘇的證照分離改革事項,除根據國務院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外,還包括根據江蘇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13項。
“清單定期調整更新。”熊茂平說,“待試點成熟后,改革還要實現地域全覆蓋,在全國推開實施。”
從2個月到5天,“準入不準營”問題顯著改善
當前,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從事一般經營項目的便利化程度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世界銀行《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開辦企業”便利度在全球190個經濟體當中排名第27位。但是,“準入不準營”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證照分離”改革針對的就是這一難題。以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為例。此前,企業需要攜帶備案產品的紙質資料及樣品,到北京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形式審查通過后,紙質資料轉由專家進行審評,通過后才能取得“備案憑證”,進而辦理相關進口通關手續,至少需要2個月。而“證照分離”改革后,企業只需在所在地申請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形式審查通過后,5個工作即可拿到“國妝網備進字”備案憑證,可以開始進口申報,加速新品上市。
還有些許可事項雖然沒有取消、也沒有改為備案,但也要通過壓減材料和時限、延長或取消有效期等措施優化審批服務。比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表示,納入優化服務的“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許可證(乙種)”,將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營業執照、酒店星級證明等材料,審批時限也將由20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工作日。
和事中事后監管結合,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開
按照計劃,各地已經在11月30日前公布了自己的改革方案,明確了“地方版清單”。企業開展經營前要辦的手續顯著減負。
但唐軍表示,“證照分離”改革一定要和事中事后監管結合起來,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開,管到位才能推動放到位。特別是要與互聯網+政務結合在一起,用新的技術來監管上億市場主體。
“證照分離”改革涉及部門多、事項多。通過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可以推動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從申請、受理到審核、發證全流程“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相關部門也要加強部門間信息互通和業務協同,最大程度減少企業重復填報信息和提交材料的情況。
“比如企業從注冊登記開始,就要讓他非常明白哪些屬于一般性經營項目,哪些屬于涉及審批的特殊經營項目。”唐軍表示,登記注冊部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把企業登記注冊信息和經營需求傳遞到相關部門,比方涉及到交通運輸部門,就推送給交通運輸部門。備案也好、承諾也好、優化審批服務也好,涉及到哪個部門就要推送到哪個部門,方便有關部門及時為企業辦理相關事項并將其納入監管范圍。
事中事后監管,以信用監管為核心。《通知》要求,有關部門要將企業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備案、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信息及時歸集至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平臺,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告知承諾制是本次改革的一個亮點。《通知》規定,要依法查處虛假承諾、違規經營等行為,并記入信用記錄。具體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中,有關部門要加強信用監管,向社會公布企業信用狀況,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通過這些舉措,積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