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護送“戰車”走上長安街

            2019-12-02 18:18:57     來源:光明網

              “在這么空曠且沒有遮蔽物的地方作保障,大家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擰干了,再穿上,太陽一曬又跟新的一樣。”日記中寥寥幾句勾勒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三院8359所的小賈在閱兵村的日常。那里還有小張、小唐、小田,他們都是8359所國慶70周年閱兵保障團隊的成員。

              在閱兵場上,對裝備方隊來講,閱兵主要閱裝備。裝備技術保障工作關系到訓練能否正常進行,關系到閱兵的成敗。被稱為“無名之師”的閱兵保障人員集萬千壓力與至高榮譽感于一身,努力將一切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第一時間

              “當時,天快要黑了,沒想到竟然在出了隧道口一個要下坡的路段發生意外,有輛車出現了故障。”8359所特車部副主任小孔講起幾個月前“跑車”時的經歷依舊心有余悸。

              “跑車”,是驗證受閱車輛整體功能的過程。跑車前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小孔他們在頭天晚上一直忙到了夜里2點多。4點半集合,5點出發,車隊駛向山區。

              一路顛簸,黃土漫天。下午4點左右,車隊開始往回返,剛出一個隧道口就出現了上述意外,事故發生處,有大貨車不時疾馳而過,情況危險。一行人迅速設置警戒帶,小孔與所里及時溝通,嘗試多種方法之后,卻依舊無濟于事。

              高速擋掛不上去,在確認掛低速擋可行的情況下,車輛緩慢行駛,總算找到了最近的一個服務區,停靠在了相對安全的地方。

              當晚,8359所臨時調配的技術人員已經從北京趕來,檢查后發現只做簡單保養無法解決問題,車里損壞的零件必須更換。經過研究討論,第二天便確定了解決方案,第三天上午,新零件抵達。

              換零件絕非易事,需要吊車配合著把車的前設備艙整體拆卸,結束時已是晚上7點多。之后,駕車在服務區試跑了幾圈,確認變速、換擋等沒問題后,他們將場地清理干凈,連夜趕回北京。

              面對每一個棘手場面,憑著豐富經驗,保障團隊總能第一時間調配資源,用最快速度高質量、高效率解決問題,得到點贊。

              第一現場

              閱兵保障工作主要分為生產、集中訓練和閱兵村訓練3個階段。

              “為了保證不耽誤交貨,作為總體單位壓力很大。”該所生產處副處長小童說道。團隊大部分人大年初二就開始上班,生產進度安排也精確到小時。

              在閱兵前的集中訓練階段,團隊便有固定人員全程進行保障。在完全軍事化管理的環境中,“失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那段時間,他們都沒有回過家,一般只能在固定時間段與家人進行聯系。

              集中訓練都在偏遠艱苦的地方,他們只能住在改造了的集裝箱中,白天熱到快要蒸發,晚上又凍得直哆嗦,風一刮起來,滿嘴都是沙子。

              還有一類是機動人員,有問題時隨叫隨到,他們雖然住在鎮上的旅館,但蚊子特別多,從住的地方到訓練的地方足足有70公里,只能租車開過去。

              第一考驗

              對于8359所而言,幾次大型閱兵保障任務,他們都不曾缺席。

              而這次閱兵中,該所還有來自橫向市場中的產品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這離不開他們長期以來的開拓和積累。

              早在2000年左右,8359所就開始將目光延伸到外部市場,在得知橫向無人機項目有助運發射系統配套需求時,該所果斷抓住這個機會。

              于是,8359所以傳統專業為突破口,成功成立專項招標小組,陸續簽訂合同,在橫向領域持續拓展。

              “闖市場就需要完全適應市場的規則,比如短平快等,必須得想辦法往前沖。”該所生產處調度小李說道。

              “因為是自己爭取來的訂單,出問題后只能自己解決。”該所1室設計師小高介紹說。

              “憑自己實力拿到的項目走上了閱兵舞臺,這足以證明了我們的產品能夠經得住考驗。”小高感慨道。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鄭恩紅

            [ 責編:宋雅娟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