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回+雙創社區: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打造復合型創新創業生態圈

            2019-11-27 10:17:36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訊 (記者 武玥彤 趙清建)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10月至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光明網聯合推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創新北京系列直播”。系列直播從北京市技術發展、創新成就等方面著手,助力首都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建設,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10月22日,“70年我與新中國同行”之創新北京直播活動,走進北京“回+雙創社區”。本次直播中,邀請到“回+雙創社區”黨委委員張帆,英諾創新空間創始合伙人、騰訊眾創空間(北京)運營方副總經理李長麟出鏡,帶網友們探訪“回+雙創社區”。

            回+雙創社區: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打造復合型創新創業生態圈

              “回+雙創社區”是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為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的創新創業聚集區,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授予的全國首個“雙創社區”。打造一流的創新創業及創客聚集區,使回龍觀、天通苑從居住社區變成創業社區,開啟昌平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

            回+雙創社區: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打造復合型創新創業生態圈

              直播中,“回+雙創社區”黨委委員張帆向網友介紹,“回天地區”主要指北京市回龍觀、天通苑兩大地區,其中18歲到45歲人口占總人口68%,大專學歷以上人口占62%,年輕、學歷高是回天地區人口主要特點。“回天地區居住人口大部分在西二旗、上地、中關村等區域工作。職住比只有0.4%,也就是說每10個就業人口,回天地區只能提供4個工作崗位,內部通勤率只有9%,職住失衡是回天地區首要社會問題。”他說。

              因此,“回+雙創社區”應運而生,以非特定區域多元化空間載體為基礎,以創新創業服務及文化為內涵,以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及區域城市生活形態升級為目標,開放、共享的無邊界創新創業生態圈。

              “為什么以‘回+’命名社區呢?這個名字有什么特別的意義?”不少網友對“回+雙創社區”的名字產生了好奇。英諾創新空間創始合伙人、騰訊眾創空間(北京)運營方副總經理李長麟向網友介紹,“回+”有多重含義,既體現回龍觀這個亞洲最大社區,也是“回家”諧音。在這里,“+”不僅局限于“家”,也表示連接和鏈接。“‘回+ ’雙創社區是以家門口創業這樣一個理念來集合各種資源,打造以人才為核心、連接創新要素的集辦公、社交、會議、休閑、展示、活動、發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創新創業生態圈。”他說。

              隨后,直播走進了“科技觀”,琳瑯滿目的黑科技讓網友們嘆為觀止,紛紛表示“最近科技風真的很熱”、“真想去這些企業看一看”。其中,最吸人眼球的黑科技當屬無人掃地機“蝸小白”,集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于一身,具備鬧鐘式任務設計、自動加載地圖、自動避讓行人、智能一鍵召回、自主泊車入位等功能,能夠邊清掃邊收集,可以不同角度全方位清掃,清掃范圍延伸至道路邊緣的縫隙等死角,實現全覆蓋。

            回+雙創社區: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打造復合型創新創業生態圈

              此外,通過直播鏡頭,還走進咖啡廳、花園式廣場、樊登書店、圖書館、樂物匯新商業孵化平臺,讓網友們大開眼界。“回+雙創社區”幫助創業者及其家人打造了辦公+生活+社交為一體的創業樂園,依托空間為載體,對原有場地的升級改造,提供集文化、體育、社交、娛樂、飲食、休閑等多位一體的多樣化服務,成功為創業者及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了樂業+樂活的空間,在回龍觀乃至昌平打造了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生活地標。

              在近1小時的直播時間里,直播累計瀏覽及在線觀看284萬人次,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5萬,網友互動留言踴躍。直播通過@北京發布微博和一直播平臺發布,市政務新媒體矩陣及光明網同步推送。

            [ 責編:張蕃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