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監管部門重申嚴打炒幣行為:區塊鏈不等于虛擬貨幣

            2019-11-26 11:01: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虛擬貨幣炒作近期出現重新“冒頭”趨勢。據相關部門監測,比特幣價格最近一段時間飆升了40%;甚至有言論說“94禁令”已經過時,會抑制社區發展;還有一些機構打著“區塊鏈”名義搞非法金融活動……對此,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一位接近相關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在虛擬貨幣整治方面,前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各方也形成了共識,但由于有些不法分子借助“區塊鏈”名義重新“造勢”,近期監管部門進一步出臺了一些措施,對存在的種種亂象進行糾偏。

              所謂“94禁令”,是指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正式定性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幣發行)本質上是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要求立即停止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據介紹,相關監管部門近期開展了系列工作,給全國各地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警惕借助“區塊鏈”推廣宣傳,從而導致虛擬貨幣“死灰復燃”,要求各地全面排查屬地借助“區塊鏈”開展虛擬貨幣操作活動的最新情況,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相關情況總體可控,對于‘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監管部門進行了一些技術處理,同時要求主要支付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從支付結算的環節加強排查和清理。”上述人士說。

              “目前打擊虛擬貨幣、打擊ICO的政策沒有變化。”這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再次強調,我們國家關于“94禁令”總體的政策是不變的,而且還會加大力度,發現一起及時處置一起。

              關于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推廣運用,該人士認為在兩個方面有一定潛力:

              一個是商業銀行,包括第三方服務公司,運用區塊鏈多方信息共享的特點,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信息推送給金融機構,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評估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償債能力和信用風險等情況,這也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一些探索性運用。

              另一個是在跨境支付領域。跨境支付存在著手續費高、流程比較長等問題。對此各方在進行一些嘗試,比如國外有技術企業在探索用區塊鏈技術構建點對點的清算網絡。

              “區塊鏈不等于虛擬貨幣,所有的虛擬貨幣在中國都是違法的,要嚴打嚴禁。”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對于“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未來可能是一個“小步快走”的節奏,在積極研究的同時,也要持續觀察。(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