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轉基因技術是指通過利用DNA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并使之產生可預期的、定向的遺傳改變。作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提起轉基因伴隨而來的總是一條又一條謠言,《大話轉基因》系列動畫以科普轉基因、辟謠為主要內容,以《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為主要人物,將轉基因知識與他們在取經過程中發生的奇遇故事相結合,解答大眾對于轉基因的疑惑,幫助大眾了解轉基因的優勢。
轉基因,一個最能觸動公眾敏感神經、引發爭論的科學話題之一。盡管轉基因的安全性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認可,但又被部分公眾拒之門外,既吸引了一群粉絲,又不斷遭到拒絕。轉基因,為什么會有爭論?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到底應該相信誰?
其實,人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技術,很容易產生恐懼感。加之本身不太了解轉基因是怎么回事,但面對轉基因科普文章或報道時,卻并未全然相信,而是表達“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的心理。日常廣告中,時不時會冒出“不含轉基因”的旗號,轉基因謠言漫天飛,民眾更是“寧可信其有”。
實際上,我國的轉基因食品,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安全評價和安全管理。只有通過安全評價后,才可以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轉基因安全管理制度,美國看產品、歐盟看過程、中國是看產品和過程,只要采取轉基因技術,整個過程都要監管,并經過個案分析。
并且,我國轉基因食品是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路線圖進行,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比如棉花等,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才是口糧作物。
2000年《支持農業生物技術的聲明》發表,至今,已征集到來自世界各地3400多位科學家簽名,包括2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多位著名科學家。2016年,10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通過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和食物的活動。
過去20多年來,全球累計種植近320億畝轉基因作物,65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轉基因食品,沒有發生過一起被科學證實的安全問題。所以,轉基因安全性可控是有科學結論的。(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