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2019-11-22 10:48:05     來源:光明網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應急志愿服務在行動”系列活動落下帷幕

              作者:盧聰

              伴隨著2018年我國第七次機構改革方案的出臺,應急管理部門的設置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關注。經過為期一年多的籌備,各地的應急管理機構全部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政府正式邁出了全面加強和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步伐。

              在2003年以前,我國的應急管理還主要停留在理論研究且集中于災難管理方面。而2003年抗擊“非典”的過程則暴露了我們政府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2008年對于中國應急管理來講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份。南方雪災和汶川特大地震等災難的陸續出現,這些都為我們推進應急管理建設提出了更為嚴峻的命題。

              然而從實踐上來看,目前我國對于全社會防范風險、應急處理的教育工作還很不夠。廣大居民普遍表現為社會危機意識薄弱,自救知識和能力欠缺,主動參與程度不高。比如汶川地震中,一些非政府組織雖然參與了救援工作,但幾乎都是自發行動,沒能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對大量參與救援和災后重建的志愿者也存在著管理混亂、缺乏后勤保障等問題。因此在應急管理部門成立后,怎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向公眾傳播自救知識以及對志愿者隊伍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使其最大限度發揮積極作用,這就成為了擺在各地應急管理部門案頭上的重要難題。

              為了對上述問題進行促進解決,自10月以來,北京應急管理局啟動了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項目,攜手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應急志愿服務在行動”系列主題活動。活動對于普及防災減災避險等應急知識,進一步增強公眾公共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和充分展現北京市應急志愿隊伍風采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在社會上也引發了熱烈反響。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調動參與單位眾多 活動內容豐富多樣

              此次系列活動,由北京應急管理局外和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主辦,北京市紅十字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協辦,北京社區安全科技促進會、北京天文館、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西單大悅城有限公司、北京地震與建筑科學教育館、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辦事處、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辦事處、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市三帆中學、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市飛行者航空科普促進中心、北京海淀機場、北京市順義區旺泉街道辦事處傾情承辦。這些單位的熱情參與為豐富系列活動內容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系列主題活動完整覆蓋了博物館、科普基地等公共知識傳播場所,公園、大型商場、學校等人群密集場所,以及社區家庭等居民休戚相關的場所。涵蓋了醫療急救、消防安全技能、地震避險、通信保障、消防演練、戶外安全、風險辨識等應急救援重點領域,通過專家講壇、實操培訓、應急演練、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對應急救援知識進行了科普,對應急救援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志愿者隊伍驚艷亮相 奉獻精神感動世人

              蘇心說:“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如果沒有此次系列活動的舉辦,我們很難想象到,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原來有這么多的志愿者隊伍,他們日復一日的知識儲備,年復一年的專業訓練,只待危險和災難來臨之時,做拯救我們的“超人”。此次活動中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北京市大興區巨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心、北京市通州區啟航防災減災服務中心、北京市大興區三川安全服務中心、北京市忠警城市安全服務中心、北京市飛行者航空科普促進中心、北京市紅十字會999醫療救援隊、北京市紅十字軍紅救援隊8支志愿者團隊驚艷亮相。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近年來,應急志愿者隊伍的發展速度、活躍程度以及服務熱情逐步上升。他們一直以來都深刻貫徹國家應急“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力所能及的沉淀到學校、社區、機關、企業等單位,對他們進行防減災知識、防暴力侵害、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等知識的普及,至今已有幾百萬人受惠。同時他們還身體力行的進行各種公益保障,在馬拉松等重要賽事、營救遇險人群甚至是泰國清萊洞穴救援,普吉島沉船事件中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憑借著過硬的專業知識以及勇于奉獻精神已經完全擔當起了輔助政府救援力量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參與此次活動對于展示自身形象、擴充志愿者隊伍起到了極大助力作用。志愿者們扎根基層、服務公眾、普及安全知識、培訓安全技能、為城市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事跡也感動了此次參與或者收聽收看活動的觀眾。

              多種媒介手段助力 傳播效果令人欣喜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開始注重運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介質進行傳播。新媒體多樣的傳播方式,消解了發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也收獲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傳播效果。此次“應急志愿服務在行動”系列活動也充分重視了新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不僅在抖音開啟了多場直播,還結合網絡平臺轉播、主流媒體官網設置專題、自媒體等新媒體,以及紙質媒介等多種形式將此次活動進行了推廣,光明網為此次活動開辟了專題鏈接,北京衛視“特別關注”節目、北京交通廣播電臺等北京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媒體都對于此次活動進行了專門報道。微博、今日頭條、學習強國上都有活動的精彩介紹,最大程度擴充了活動的影響力。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應急志愿服務在行動”系列活動的舉辦對于提高社會公眾安全意識,普及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志愿者隊伍與社會公眾進行對接搭建了平臺。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有效應對各種風險,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極其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任務。而一個城市應急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了表現為政府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外,還包括社會大眾的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多方面的考量。北京應急局此次舉辦的系列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在未來,應急管理發展的無限可能。我們也希望能夠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能夠充分調動起全國所有城市對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關注,提高我們政府和人民對于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使我們在災難來臨之時可以做的更多。

            拉起傳播應急安全避險知識的紐帶

              此次系列活動雖然已經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但是以本次活動為切入點,培育“應急志愿服務在行動”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建立政府、志愿者、社會公眾溝通系統的幕布才剛剛拉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的應急志愿者隊伍將會得到更加強有力的支援,我們國家的應急管理事業版圖,未來可期。

            [ 責編:張佳興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