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⑧|黃曲霉素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2019-11-22 10:14:55     來源:光明網

              出品:光明網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業委員會

              作者:張祥宏

              策劃:鄧大君 張蕃

              【編者按】

              《2018全球癌癥統計數據》對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進行了估算,報告指出,癌癥的某些病因正從之前的與貧困和感染相關轉向與生活方式相關。因此,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業委員會與光明網聯合推出了“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系列專題,以科普人類致癌物、分析腫瘤病因為主要內容,邀請醫學領域內的專家撰文,解答大眾對于癌癥的疑惑,幫助大眾了解腫瘤成因、著重預防。愿更多人遠離癌癥,健康生活。

              本篇是“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系列專題第八期。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以及健康衛生意識的提高,好多人對藏在發霉的花生、玉米、豆類等食物里黃曲霉毒素危害身體健康特別敏感。網絡上、媒體上有過這些介紹,但是并不全面。那么,黃曲霉素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它對人體健康到底有何影響?今天我們將針對這幾個問題和大家聊一聊。

              一、黃曲霉毒素是什么?

            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⑧|黃曲霉素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黃曲霉素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即AF)最早被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是黃曲霉(英文名稱為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英文名稱為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鑒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

              黃曲霉毒素及其產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土壤和糧食作物如,玉米、花生和棉籽等最常見,其加工產品、干鮮果品、調味品也可見污染。動物食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在肝、腎、肌肉、血、奶及蛋中也可以檢出。我國長江及長江以南地區糧食作物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北方各省污染相對較輕。所以進食污染了黃曲霉毒素的糧食或動物制品,是人體暴露毒素最直接的方式。其在消化道吸收后,除在肝臟代謝分解外,還可以作用肺臟等其他器官;在生產、加工農作物或動物飼料的工廠,污染了黃曲霉毒素的農產品粉塵還可以通過呼吸道直接到達肺臟。

              二、黃曲霉毒素是怎樣產生的?

              促進產毒真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是黃曲霉毒素產生的最基本條件。與食品自身和環境關系密切的因素,如水分、溫度、食品基質、通風條件等都會影響黃曲霉菌生長繁殖及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水分是微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食品可以給產毒真菌微生物提供賴以生存的水分。一般來說,水分較低條件下微生物生長比較困難,但是當其腐敗后,可以增加水分供給促進真菌微生物生長繁殖。另外,為什么變質的食物容易產生霉菌?除了提供大量水分,腐敗食品會產生促進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基質。一般來說,營養豐富的食品因為基質含量多容易腐敗變質,霉菌生長的可能性就大。

              溫度也是影響黃曲霉毒素產生的重要條件。真菌最適宜生長溫度是37℃左右,產生毒素溫度為25~32℃,所以熱帶地區的糧食作物易產生黃曲霉菌。因此,在糧食作物儲存和運輸工程中,保持通風而控制水分和溫度對于預防黃曲霉等真菌生長至關重要。緩慢通風比快速風干的糧食作物更容易促進黃曲霉菌的產生和繁殖。除了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FAO)也特別關心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問題,保守估計每年全世界有25%的食用作物受黃曲霉毒素的影響,其主要原因都是糧食作物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因為通風條件較差,導致環境溫度較高。黃曲霉毒素污染作物除了威脅人類健康,還可以導致飼料利用率降低、家畜死亡,生長率下降等。

              三、黃曲霉毒素對健康的影響?

              自黃曲霉毒素首次發現以來,其對機體細胞毒性作用已經得到證實。急性攝入大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后可導致肝實質細胞壞死、急性肝炎等病變,嚴重中毒可導致人死亡。這些年,隨著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科研數據報道,長期慢性攝入小劑量黃曲霉毒素可以導致癌癥發生日益等到大家公認和重視。早在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就將黃曲霉毒素列為天然存在致癌物目錄;2002年黃曲霉毒素被IARC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提示黃曲霉毒素具有很強的致癌性。

              目前,國際上研究、報道最多的是黃曲霉毒素B1(AFB1)導致肝癌發生的致癌性。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江蘇啟東地區居民肝癌高發與飲食中污染AFB1密切相關,當時啟東居民主要糧食作物玉米中AFB1污染率曾高達90%。國外大量研究已經證實模擬人類飲食方式,給予實驗小鼠或大鼠AFB1可以誘導出肝癌發生。肝細胞是AFB1在機體內活化、代謝和分解的主要靶細胞,黃曲霉毒素進入靶細胞后,通過特異代謝酶激活后,可以直接與細胞內DNA結合形成 AFB1-DNA加合物,進而激活腫瘤相關癌基因,使細胞發生癌變。

              另外,河北醫科大學病理研究室多年來一直從事河北省磁縣食管癌高發區腫瘤病因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當地居民飲食酸菜中黃曲霉毒素另一亞型G1(AFG1)嚴重超標,每升酸菜湯中其含量為0.2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允許的最低標準。進一步動物模型研究發現,給予AFG1或AFG1污染的食物飼喂實驗小鼠,可以誘導肺腺癌發生,其致癌率接近30%,證實了AFG1具有致肺癌性。

              四、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預防

              針對黃曲霉毒素的致癌性,衛生部于1990年11月26日頒布了《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控制黃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措施包括:1)農業、糧食、商業、輕工、外貿、交通運輸等部門應積極改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條件,共同協作,防止食品發霉變質,做好防霉去毒工作;2)作為生產嬰幼兒代乳品的原料,生產部門應加強原料和產品的黃曲霉毒素檢驗工作,以保證產品的衛生質量;3)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除含黃曲霉毒素超出允許量標準的糧食、油料及油品中毒素。這一系列措施的核心就是:防霉去毒。在糧食加工、貯藏、運輸過程中控制水分和濕度、保持低溫;一旦糧食或飼料被霉菌污染,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滅毒素。有研究表明維生素C可阻斷黃曲霉毒素B1的活化作用從而抑制其毒性。

              同時其它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嚴控黃曲霉毒素超標食品流向人們群眾的餐桌;另外,應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力度,讓人民群眾認識和重視黃曲霉毒素致癌性,舍棄含有霉菌污染的食物。全社會共同努力,爭取將黃曲霉毒素污染對人民身體健康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

              1. IARC (1993). Some naturally occurring substances: food items and constituents,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 and mycotoxins.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56: 1–599.

              2. IARC (2002). Som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some mycotoxins, naphthalene and styrene.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82: 1–556.

              3. 尹則彬 黃祥賢。啟東肝癌與黃曲霉毒素關系研究概況。醫學研究雜志,1983年05期

              4. Ross RK, Yuan J-M, Yu MC et al. Urinary aflatoxin biomarkers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1992.339: 943–946

              5. Jha A, Krithika R, Manjeet D, Verma RJ. Protective effect of black tea infusion on aflatoxin-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 J Clin Exp Hepatol. 2013 Mar; 3(1):29-36

              6. Karakilcik AZ, Zerin M, Arslan O, Nazligul Y, Vural H. Effects of vitamin C and E on liver enzyme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rabbits exposed to aflatoxin B1. Vet Hum Toxicol. 2004 Aug; 46(4):190-2

              7. Liu C, Shen H, Yi L, Shao P, Soulika AM, Meng X, Xing L, Yan X, Zhang X*.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flatoxin G1 induces chronic alveolar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lung tumorigenesis. Toxicol Lett. 2015, 232(3):547-556

            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⑧|黃曲霉素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專題相關文章:“人類致癌物及其預防”

            [ 責編:武玥彤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