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奮斗的中國會更加美好(思想縱橫)

            2019-11-22 09:17: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些天,時光博物館在全國巡展。人們走進時光屋,駐足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三轉一響”等老物件前追憶光陰的故事,感慨時代變遷,感受發展變化。這不只是懷舊,更有對奮斗成果的自豪、對奮斗前景的自信。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曾指出一個事實:中國用10年使人均實際收入增加一倍,而英國用了58年、美國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一位上世紀90年代在駐華使館工作的國際友人這樣談再來中國的感受,“以往熟悉的老地方,逐漸建起四通八達的鐵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快速的發展變化常常帶給我驚喜,我從中更多感受到‘非凡的中國速度’。”這種發展變化的“推背感”,正是中國速度給人最直觀的感受。

              今日中國,每1分鐘就有35217名旅客出行,每24小時就有1.8萬多戶企業誕生,高鐵半日千里往返,快遞半小時到貨。不僅如此,中國還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托舉起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創造出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的脫貧奇跡,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和1億多個市場主體。持續提升的中國速度,不斷刷新著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提振著中國人對未來的信心。

              當今世界,數以萬計的經濟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以及從事多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建構出復雜的數學模型,嘗試從人口紅利、改革紅利、規模優勢、市場經濟等角度闡釋中國速度、解碼中國奇跡。最終,大部分研究都指向一個關鍵詞――奮斗。告別“票證時代”、走過“溫飽階段”、迎來“全面小康”的中國人早已明白,美好生活從不在溫室里,也不在真空中,有溝有坎、有風有雨才是生活本身,更懂得不懈奮斗才能在掌握命運中改變命運,在把握機遇中創造機遇。

              有溝有坎需爬坡過坎,有風有雨要風雨兼程。無論晨光熹微還是華燈初上,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都在辛勤工作,創造美好生活。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22次提到“奮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10次強調“奮斗”。奮斗,已成為新時代中國人最鮮明的精氣神。

              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大河奔騰成其浩蕩。中國速度,是近14億中國人長途跋涉一步接一步跑出來的;中國奇跡,是中國人依靠勤勞和智慧不懈拼搏出來的。正是無數追夢者以“小我”的無聲付出、風雨兼程,得來中國這個“大我”的長治久安、繁榮興盛。在中國,無數“小我”的奮斗推動著“大我”的跨越式發展,而“大我”的發展又進一步孵化著無數“小我”的夢想。解碼中國奇跡,解讀中國人何以自信而樂觀,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密鑰”。

              當代中國,奮斗者的幸運在于享有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可以憑借個人努力改變自身命運、實現人生價值、贏得社會尊重。中國的發展,為每個奮斗者提供了實現夢想、彰顯價值的廣闊舞臺。在緊張忙碌的城市,在蓄勢振興的鄉村,在熱火朝天的車間工地,在揮灑汗水的田間地頭……無數夢想在中國夢的奮斗中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奮斗者憑借自身拼搏,住進美觀舒適的高層公寓、配套優質的花園小區,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深圳為拓荒者立起的“孺子牛”雕塑、海南鐫刻著“闖海魂”的褐色紀念石、上海中心大廈為4000多名建設者豎立的榮譽之墻,無不刻錄著奮斗者為時代、為國家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貢獻,也標注出時代進步、國家發展給每一位奮斗者成就夢想、實現價值提供的機遇和舞臺。

              中國人相信,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奮斗中的中國會越來越好;中國將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治理,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為世界繁榮穩定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的奮斗會讓世界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09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