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作為中關村(000931,股吧)科技園區朝陽園的重要產業平臺,北京電子城(600658,股吧)投資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電子城”)聯合朝陽園管委會,舉辦了一項題為“5G@all三網聯合開通測試“的活動,意在聯合中國鐵塔,把電子城?國際電子總部項目建設成為國內首個5G三網室內外信號覆蓋的高科技園區,這標志著電子城再次引領行業先鋒,用5G技術及應用場景為合作伙伴賦能發展。
翻閱電子城的發展歷史就不難發現,而今的電子城正是由一家擔當北京市酒仙橋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使命的企業發展而來,這片頗具傳奇色彩的土地同樣擁有一個“電子城”的稱謂,緣起于60多年前這里是我國民族電子工業的發祥地,北京電子管廠、北京有線電總廠和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等國家“一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工程就聚集于此,這里曾被譽為新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
聚焦深耕
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其初心和使命。從1994年公司成立伊始,電子城隨之開啟了聚焦北京、深耕產業的發展步伐,在這片具有工業歷史底蘊的沃土上,先后投資開發了“電子城?科技研發中心”、“電子城? 創新中心”、“電子城?IT產業園”,直至近年開發建設運營的“電子城?國際電子總部”,北京地區科技空間總面積超過150萬平米,吸引大量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總部或研發中心入駐,為區域創新環境搭建,經濟轉型發展帶來巨大增量。
電子城的聚焦深耕戰略,與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和科技型企業扎根北京形成了歷史交匯,趕上了產業園區空間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市場機遇,上述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的落成,帶來的是企業經濟規模和效益的快速增長。在實際控制人的推動下,終于在2009年這個建司15周年的關鍵節點上,電子城通過資產重組借殼上市,標注了企業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
聚焦拓展
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總是基于內外發展環境變化而進行謀劃和推動。電子城登陸資本市場后,繼續圍繞打造專業化的科技空間運營商,持續加碼科技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有效推動了經營業績穩步提升。作為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始終不忘回報股東,自2011年起連續八年向全體股東分紅派息,兌現了企業發展成果與股東共享的承諾,在資本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
上市公司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2012年,電子城全面啟動戰略轉型和市場化改造,在依托存量資源做精做優的同時,順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從次年開始向京外拓展獲取增量項目資源,又于2016年通過非公開發行完成融資,陸續在天津、昆明、廈門和南京等地進行產業布局,解決了資源瓶頸這個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構建起立足北京、輻射拓展全國其他重點區域的產業新格局,未來科技空間資源超800萬平米,已經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品牌效應的科技服務領先企業。
聚焦轉型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生命周期。近年來,空間市場的供需變化催生企業的戰略轉型。早在2016年,電子城內部便做了深入全面的戰略分析和預判,依托其豐富的空間資源,搭建開放式創新聚集平臺,開始謀劃向科技服務運營商轉型。2017年,電子城在北京舉行科技服務轉型發布會,正式宣布向科技服務業轉型的戰略構想,經營模式由原來重資產運營轉向輕重并舉,整合資源、外引內聯,加快推動支撐戰略轉型的項目落地,打造具有自身特點的科技服務生態系統。
電子城依托園區空間資源積極引進科技創新型企業,行業涵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生命科學、高技術服務等“高新尖”領域,比如ABB傳動、佳能醫療、360、58集團、超圖集團、聯發科技、日立控制、七星電子、世紀互聯、匯冠科技、三星數據、德信無線、樂學教育、即時互動、千住電子、攜程網、大豪科技(603025,股吧)、追夢籌等,產業資源聚集培育的先發優勢十分明顯。
背靠大股東豐富的創新資源,電子城加大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充分整合利用存量空間資源,設立科創空間投資公司,培育科技孵化的“創E+”眾創空間品牌。目前“創E+”已經在全國開設多家創新創業社區,形成定位明確、特色鮮明的以創新孵化、加速與創投為主軸的產業體系;同時積極推進前沿科技的協同發展,斥資2億元參與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燕東微電子公司增資擴股,同時精心打造以集成電路設計為核心的“電子城?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項目,分享集成電路產業爆發式發展帶來的紅利。
如今的電子城更是聚焦戰略轉型,圍繞北京市“四個中心”功能定位及十大“高精尖”產業方向,積極推進“產業+資本”融合發展,打造“科技發展環境營造”與“科技發展助推產業”模式,助力北京市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借勢發展,創新突破。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