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網易有道與中國移動集團達成5G+教育戰略合作

            2019-11-15 20:42: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網易有道與中國移動集團達成5G+教育戰略合作

              11月15日,中國移動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廣州召開。在此次大會上,中國移動與華為、阿里巴巴、小米、網易有道、攜程等在內的31個知名企業成功攜手。其中,中國移動與網易有道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5G+智慧教育的創新發展與落地將開展合作。

              具體而言,合作將依托網易有道在教育內容、學習型智能硬件及AI技術、產能等方面的優勢,結合中國移動的5G網絡優勢,合力打造5G+智慧教室應用場景下的雙師課堂、智慧作業解決方案以及新一代互動教學智能終端產品;此外,還將打造5G+個性化學習應用場景創新,包括名師直播解決方案,及“5G智能詞典筆”一體化解決方案;等等。

              近年來,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及AI、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迭代,使得教育智慧化成為趨勢。根據《2019年中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發展及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智慧教育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8年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

              而近日5G技術也正式啟動商用,這成為智慧教育加速發展與落地的重要契機。

              中國移動作為國內5G三大通信運營商之一,關注智慧教育領域發展已久。“網易有道和中國移動的合作是通信技術和智能教學技術、在線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高效結合,也是5G商用在教育領域的積極嘗試,可以推動5G+智慧教育取得非常實質性的落地。”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教育行業拓展部負責人李穎介紹道。

              作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學習公司,網易有道擁有豐富的教學課程資源,課程覆蓋少兒、k12、大學、職場人群;同步伴隨積累了大量專業教育領域大數據與豐富的AI技術開發經驗,包括圖像識別(OCR)、神經網絡翻譯(NMT)、數據挖掘與分析、語言合成與識別等技術數據,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網易有道副總裁金磊也表示,此次網易有道與中國移動合作標志著中國5G智慧校園落地將加速推進,通過技術的力量讓中國的校園少一些知識的鴻溝,從而惠及更多中國的學生。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此前也曾公開表示,我國將在2020年底前啟動建設10個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區”。不少教育、科技巨頭加快布局,搶占智慧教育風口,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今年10月份,剛剛在紐交所完成上市的網易有道公司明顯已經開始在智慧教育領域發力。經過多年打造,網易有道以“軟件+硬件+AI” 三位一體的在線教育版圖初見規模。有道智云作為有道AI技術的云服務平臺,構建了教育場景下的OCR能力矩陣(文字識別、公式識別、手寫識別、拼音識別等)、基于NLP(自然語言理解)的英語作文批改、針對兒童學習場景的語音識別和合成、以及口語評測學習等能力,覆蓋在線教育的翻譯、識別、批改等場景,為教育行業提供一站式AI解決方案。

              有道智云-智慧作業解決方案正是其中代表,已在北京、浙江、江西等多省市地區落地,合作學校超過30家。該方案可以實現紙質手寫筆跡客觀題自動批改,主觀題閱卷式批量批改;學生即時獲取錯題反饋,并有針對性推送練習題;教師可以隨時獲取班級學情分析等功能,是業內唯一提供K12場景拼音識別OCR服務的平臺,準確率高達92%,自動識別時間小于0.1s。

              據此前有道招股書披露,有道的整體營收保持持續穩定增長,2019上半年總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67.7%。其中,2019年上半年智能學習業務帶來3.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58.1%,占總營收的57.4%。

              此次,網易有道和中國移動還計劃聯合打造20所智慧校園標桿校,推出面向家長、學生用戶的專屬聯名學習卡,共同支持國家重大項目等多方位的聯合營銷合作。

            (責任編輯:DF378)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