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好意思,遲到了……”采訪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蔡守旺有點難。約了幾次,都因為病患的原因不得已改期。好不容易赴約,還因為患者突發癥狀耽擱了一陣。蔡守旺解釋說:“沒辦法,醫生肩扛的是生命之重,我只能先顧著他們。”一切以患者為先,這就是蔡守旺的選擇。
先后跟從黃志強院士、董家鴻院士、劉永雄教授、顧萬清教授等名師學習,入職解放軍總醫院后,不斷在疑難復雜病例中挑戰自我,加之悟性高、心靈手巧,蔡守旺30歲出頭,即展露出超強的外科天賦。面對業內“能做別人做不了的手術、能治別人治不了的病”的贊譽,他從未停下進取的腳步。
肝臟的病變,目前呈多發且嚴重的態勢,蔡守旺跟這個較上了勁兒。一般肝臟病變后,都需要手術治療。由于肝臟位置、功能的關鍵和重要,醫生在保全好肝和切盡壞肝方面,一直要做艱難的取舍。其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出血、肝衰或其他各種反應。蔡守旺潛心專研,終于在神經、血管犬牙交錯的肝臟中,找到了8個段的區分邊界,實現肝癌解剖性肝段切除。把肝臟內部結構搞清楚,而且成功施治,既要有先進的理念,又要有高超的技術,蔡守旺拿下了這一世界性難題。該項技術在全球都處于領先的水平,很多學術交流會上,國外專家都對此非常欽佩。也正因為此,經蔡守旺手術的肝癌患者,5年成活率和3年復發率都創造了新高和新低。
山再高,也有遠行客。不止是在肝臟手術方面有突破,在膽囊、胰腺等病灶的治療方面,蔡守旺也勇攀高峰,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微創治療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水平。曾經有一個被稱作“九管哥”的病人的治療,被傳為經典。這位內蒙的司機車禍受傷后,肝、脾、胰腺破裂,并有大出血,從地方醫院轉至解放軍總醫院。當時面臨的情況是病人不開腹必死無疑,開腹還有一線生機。盡管不符合開腹的條件,還是決定實施手術。出血點找到了,可是處理卻遇到難題。由于感染化膿,該病患幾乎所有的腹部器官組織都粘連在一起。蔡守旺在凌晨三時多接到緊急電話后,沒有任何慌亂,氣定神閑地說了四個字:“摁住,等著。”經過緊張的救治,終于處置完畢。等大家走出手術室,已經是上午9點多了。被送進了ICU的病人,身上的管子達到9根——一根胰液引流管、一根胃管、一根糞便引流管,還有三對腹腔對沖管,三根進生理鹽水沖洗腹腔,三根把沖洗完的東西引流出來,還不算最常規的尿管,這也是“九管哥”名字的由來。這一晚,“九管哥”共輸了5000毫升血,人體自身的血量是4000多毫升,他相當于把全身的血換了一遍。手術臺上撿回一條命,身上的管子一根根被拔掉,“九管哥”后來說:“我自己都覺得能活過來是一個奇跡。”
“奇跡”,是蔡守旺和他的醫療團隊漫長從醫生涯中,不斷積累經驗,總結創新才能有的創造。雖然已經成為業內的領跑者,但蔡守旺一直對孫思邈《大醫精誠》中的訓條記憶猶新,他堅守著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篤信“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曾經,蔡守旺和伙伴們救治過一位上海某知名大學的教授。當時病人多臟器功能衰竭、術后感染,病情非常嚴重。后來,上海方面專程登門到醫院致謝,解放軍總醫院的領導卻還不知道蔡守旺他們救治了一位國寶級人才,直到這時蔡守旺才做了匯報。蔡守旺說:“在我心中,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重。患者有需要,身為醫生,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這是醫生的天職。”
現在,蔡守旺每年要完成各類復雜肝膽胰手術400余例。經他手術的病例并發癥少、恢復快、治愈率高,而且創傷小,死亡率低,費用少。“患者能夠康復,是醫生最大的幸福。”蔡守旺表示,“大醫精誠,醫生的至精至誠路途永無止境,我們也永遠不會停歇。” (傅大利)
[ 責編:蔡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