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2019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四部門首次聯合開展了“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教育宣傳活動。活動期間,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統一時間,緊扣“普及金融知識、防范金融風險 共建小康社會”主題口號開展宣傳。本次活動中,銀保監會系統和銀行保險機構共投入宣傳人員461萬人次,覆蓋銀行保險機構營業網點30.7萬個,開展各類活動29.3萬次,發放資料1.8億份。同時,各單位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媒體,拓寬宣傳范圍和受眾面,發布和轉發微信信息5837萬條次、微博近900萬條次,受眾消費者9億人次。基本形成了行業集中組織、機構主動宣傳、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實現了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增強社會公眾風險防范能力和依法維權意識,提高消費者對銀行業保險業消保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的目標。
本次活動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推動“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不斷深入。新疆地區針對民間高利借貸頻發、村民受非法集資侵害等問題開展重點教育宣傳引導,村民的金融法治意識和防范風險能力顯著提升。寧夏、江蘇、湖北等地通過舉辦“大學生金融節”等活動推進金融知識進校園,達到“教育學生、帶動家庭、輻射社會”的良好效果。二是結合精準扶貧、普惠金融和服務小微企業等重點工作,合力推動教育宣傳活動開展。內蒙古、重慶、貴州、廣西、安徽等地將金融知識宣傳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加強對貧困地區和農村留守人口的宣教力度,既“扶貧”又“扶智”,打通金融扶貧“最后一公里”。福建、陜西、浙江等地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政策、過度使用杠桿加大金融風險、防范非法集資等,開展針對性的金融教育活動。三是創新形式和手段,整合線上線下多元渠道,提升教育宣傳活動的時間跨度和受眾覆蓋面。廣東、深圳等地組織制作微視頻、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微電影等在網絡平臺播出,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北京、青島、黑龍江等地通過話劇、廣播等傳播渠道解讀金融政策、解決疑難問題、普及金融知識,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本次活動取得了以下幾方面成效:一是提升了社會公眾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各單位在線上線下推出的各類金融知識普及素材,既在活動當中起到了較好的答疑解惑作用,也為日后消費者獲取金融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庫和便捷的獲得渠道,持續促進消費者了解金融知識,樹立科學金融理念。二是強化了金融監管機構的內外聯動。活動進一步加深了金融監管部門間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上的聯動。同時,各銀保監局也在活動中與地方政府、教育部門、新聞媒體逐步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有利于推進全國銀行業保險業消保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增強了銀行保險機構的主體責任意識。活動期間,各銀行保險機構在加強對消費者教育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員工的宣傳教育,切實提高了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認識,強化了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理念。
活動期間,銀保監會強化經驗交流和推廣,從制度、機制、流程等多維度,即時總結經驗做法,加強活動督導,確保教育宣傳活動取得實效。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推動金融消費者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做好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和風險提示有關工作,推進全國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李悅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