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數據化將助力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2019-11-14 18:15:06     來源:光明網

              2018年,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預計達3265.2億元。僅在今年99公益日期間,短短3天時間內就有4800萬人次參與捐贈,募集善款24.9億元。

              積極參與公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成為很多企業及企業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之一。但公益慈善的公開透明卻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捐贈對象究竟是誰?善款最終花在了什么地方?對于捐贈人來說,如何才能發現好的公益項目?哪些領域是最需要資助的?

              日前,“透過數據看公益——2019中國慈善信用發展論壇暨易善數據發布會”在清華大學召開,如何利用數據化助力慈善事業的發展成為發布會討論的焦點。據易善創始人、總裁陶澤介紹,幫助來自捐贈者的慈善資源被透明、有效地分配到最有能力帶來社會價值的慈善組織中去,用數據引領智慧公益,讓每一分善款物盡其用,讓每一份善念都被珍視,這是“易善數據”的社會價值。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指出,公信力是公益慈善之本,沒有公信力,一切公益慈善將如浮云。“易善數據通過導入最新的數據科技,讓公眾更容易查詢信息和參與公益,為慈善行業提供助推公信力的利器,是一種大膽、有益和富有創新意義的嘗試。”

              “現在是價值互聯網時代,價值互聯網就是信息數據化、數據資產化。”在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徐永光看來,目前很多數據是沉睡的,把這些數據挖掘出來才能夠提高公益行業的運行效率。讓大家清楚看到一個機構的錢從哪里來、往哪里去,而且能夠深究捐款流轉效率如何。在他看來,公益應該進入數字經濟的主流,而且要成為主體。

              實際上,一直以來,公益機構缺錢缺資源卻不知資源在哪兒,手握資源的一方有意行善,卻不知道資源該給誰。如何才能讓企業、公益機構、個人等各方都看見彼此,將人財物和其他資源實現更好地匹配呢?

              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艷妮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清楚看到整個資金流,以及正確的行業資金流轉效益和使用效益,能夠讓捐贈人做決定時非常清楚應該怎么樣來做。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牛犇也表示,及時、有效、準確的公益數據,也有利于分析政府關注的社會問題與民間資源關注的社會問題是否互補或重復,如發現資源投入重復,則可以重新分配有效資源,以此實現各方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據陶澤介紹,該平臺數據全部來自民政部、國家工商總局、慈善組織官方網站、官方媒體等發布的公開數據,通過關鍵詞搜索就能檢索到相關企業及機構捐贈或受捐情況,出資方數量、捐贈金額以及收支項目等信息一目了然。截至目前,“易善數據”已經收集6.7萬家出資方以及89萬家服務方的數據。

              據了解,作為慈善行業的第三方數據平臺,易善數據面向全社會開放,政府、企業、個人、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和媒體等都可以使用,獲取用來科學決策的數據,并在全網進行有效資源匹配,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公益策略、采取公益行動。(光明網記者 鐘蕾蕾)

            [ 責編:楊帆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