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11月12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GLAST-2019)在成都召開。會議以“科技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為主題,致力于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
研討會現場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當前,農業和糧食問題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到本世紀中葉,全球人口預估將由現在的77億增長到100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發展可持續農業,而科技創新無疑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因素。
“為實現消除饑餓和貧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雙重任務,現代農業必須高舉綠色發展的旗幟,并更多地依靠農業科學和技術。”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近年來,我國發布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勵政策,以“一控兩減三基本”(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污、秸稈和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大力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在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GLAST作為中國農科院作為國家級農業科研院所倡導發起的全球性農業科技對話機制,已成為共商全球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平臺。自2006年以來,緊緊圍繞全球糧食安全前沿創新議題,促進全球農業領域的創新思路和制定前瞻政策,倡導多方合作,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表示,突破綠色發展關鍵環節的瓶頸技術,需要依靠重大科學創新來催生引領性、原創性和顛覆性的重大成果,這是系統推進綠色科技創新戰略的需要和當務之急。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39個國家的政府部門、農業研究機構和15個國際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中國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部、農業科研機構的400余位代表參加,圍繞“農業綠色生產體系構建”“食物營養與健康”等五個議題,通過主旨報告、座談和討論等形式深入交流分享,共同探討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型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為促進全球農業優質、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共同謀劃行動。
[ 責編:肖春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