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企退休人員養老金明年實行社會化發放
昨日,《北京市推進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明確,2020年年底前,北京市將集中力量把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移交屬地街道、鄉鎮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之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同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原享受的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據悉,此舉將涉及120萬存量國企退休人員。
社會化管理
各類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據了解,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是指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后,采取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社保關系和人事檔案移交街道實行屬地管理,由街道和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服務。這項制度是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國企改革,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的重要措施。
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之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事檔案由所在區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保管,如果涉及到醫保的手工報銷、領取社會保險(保障)待遇資格認證、死亡之后家屬申領喪葬補助等事宜,都可由街道社保所負責辦理。據悉,此次的實施方案適用于在本市參加社會保險的中央、市屬、區屬國有企業及其享受本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的已退休人員和今后新辦理退休手續的職工。
實行社會化管理后,國有企業新辦理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國有企業管理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原則上一并移交實行社會化管理。國有企業離休人員原則上保持現有管理方式不變。
方案中提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后,社會保險關系轉移至退休人員戶籍地或常住地街道,各類社會保障待遇要按時足額發放。同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原享受的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人事檔案
移交屬地集中管理
方案指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中黨員的組織關系轉入相應街道和社區黨組織。人事檔案移交屬地集中管理。由各區指定單位做好退休人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國有企業按本市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完成退休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加工,退休人員人事檔案移交后,屬地區、街道利用全市統一的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人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實現檔案服務數字化、便捷化。
市勞服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加快推進社會化退休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工作進程,進一步完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基礎數據庫,打破地域和戶籍限制,實現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業務就近就地辦理。上述負責人介紹說,在房產繼承、子女政審等時候,是需要為社會化退休人員提供相關證明的,但現在這類證明還需要到戶籍所在地的街道窗口進行辦理。為了能實現就近就地辦理,目前已經有12個區完成了人事檔案的數字化并上線運行,下一步將率先在平谷試行各街道間的互聯互通,同時,預計到明年底實現全市16個區的互聯互通,相關業務就會實現全程網上通辦,選擇任一窗口都可辦理,很好地解決“人戶分離”帶來的不方便。
國企不再新增
退休人員統籌外項目
國企不再新增退休人員統籌外項目,原則上不再提高發放標準。已實施企業年金的企業,不再發放統籌外費用(政府有關部門明確規定的除外)。對符合有關規定的現有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國有企業可一次性計提,按現有方式發放;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企業經與退休人員協商一致,也可參考本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一次性支付。
對企業自行發放的現有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由企業按現行途徑妥善處理。國有企業將采取一定過渡期辦法,在加強對職工工資福利統一規范管理的基礎上,逐步減少新辦理退休人員的統籌外費用,過渡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過渡期期滿后辦理退休的人員,按照政府有關規定應享受的待遇,可由企業一次性支付,企業不再發放統籌外費用。
國企現有相關場所
無償劃轉給屬地街道和社區
方案強調,國有企業現有專用于退休人員的服務場所、活動場所、設備設施等,能夠分割移交的,經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審核批準后,無償劃轉給屬地街道和社區。
劃轉后的資產由街道和社區負責管理維護并向社會開放,繼續用于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優先開展養老服務項目。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居住較為集中,現有專用于退休人員的服務活動場所確實難以分割劃轉的,國有企業可與街道和社區協商采取調換等方式妥善處理。國有企業沒有專用于退休人員服務活動場所的,街道和社區不應要求國有企業新建或提供新建所需資金。
此外,在京央企、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屬地社會化管理后,按照2000名退休人員配備1名專職服務人員的比例,在充分調動現有勞動保障協管工作力量的基礎上,為屬地街道配備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力量,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提供必要保障。
(責任編輯:DF52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