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廣ETC何以衍生“灰色產業鏈”
在ETC大規模推廣之際,各大銀行、高速公路企業紛紛入局ETC業務,為了完成推廣任務,不少基層員工“壓力山大”,于是,有償幫助完成任務的所謂推廣專員誕生了,他們通過非法倒賣車主信息,趁機牟利。
各大銀行爭搶ETC市場,是正確的市場行為,如辦理ETC的用戶為有車一族,對銀行來說是高凈值客戶,搶得ETC用戶,對銀行好處不少。但一些銀行卻“吃相難看”,有媒體報道,有銀行員工穿著印有“稽查”字樣的工作服,在高速收費站前攔車辦理ETC。除了收費站攔車,還有停車場貼廣告、虛假宣傳、ETC“裝”到報廢車上等等。
為了推銷ETC,此類違規、違法推銷已不限于線下,而走上了線上。正如此次中國之聲報道,銀行讓員工強推ETC,還滋生了二手交易平臺違規代辦業務,誕生了有償幫助完成任務的“推廣專員”,這些推廣專員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車主的個人信息,將這些個人信息倒賣出去。
代辦ETC的“推廣專員”和一些銀行員工沆瀣一氣,對車主信息進行非法倒賣,比如一些車主信息被倒賣,車主本人并不知情,他們也沒有一個可查詢的渠道;有的是因為號牌注銷或者轉讓之后,號牌保留半年,這期間被非法利用。對于“ETC推廣專員”暴露出的監管漏洞,需要相關部門能夠亡羊補牢,堵住“推廣專員”所鉆的空子。
對于各大銀行來說,采取這種推廣方式,層層傳導壓力,這樣得到的ETC成績,難免落得“雞飛狗跳”的結果。侵犯了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招致用戶的反感,最終將讓自己承受道德與法律的雙重風險。
對于銀行來說,為了長遠利益,就要停止無序推廣,當然更需要監管部門盡快介入,對于擾亂市場秩序的ETC業務違法違規推廣,要予以叫停,并對相關責任方予以相應懲戒。
ETC業務本應能夠給車主與銀行帶來共贏,既為車主節省高速通行時間,又能讓他們享受到一些通行優惠,對于銀行來說,也能從中爭取到更多優質客戶。對此,不能再任由銀行把好事辦壞,不能再讓銀行的ETC業務衍生出“灰色產業鏈”,讓ETC業務異化成了“非法生意”,造成公眾、銀行、行業、法治的“多輸局面”。
(責任編輯:DF395)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