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精準測量表明質子又“瘦了”

            2019-11-08 10:45:13     來源:光明網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撰文稱,他們借助一種電子散射新方法,對質子半徑進行了極為精確的測量,得到新值0.831飛米,小于此前其他電子散射方法測得的0.88飛米,且新值與科學家最近通過μ介子原子光譜法測得的結果相吻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道,最新實驗由PRad協作組在美國能源部托馬斯·杰斐遜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內進行,該實驗發言人阿肖特·加斯帕里安說:“最新結果對解決所謂的‘質子半徑’難題至關重要。”

             質子由3個夸克組成,位于原子的心臟地帶。盡管其無所不在,但仍身負諸多秘密,目前有大量實驗旨在揭示其“廬山真面目”,其中包括測得其精確的大小。

             2010年之前,質子半徑最精確測量來自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法:電子散射實驗和原子光譜測量,這兩種方法得出的質子半徑約0.88飛米(1飛米=10-15米)。但在2010年,有科學家宣布,他們借助一種新方法——用電子較重的“表兄弟”μ介子取代電子制造出人造氫原子,然后測量該氫原子的光譜,推斷出質子半徑為0.84飛米。

             這種不一致就是加斯帕里安所謂的“質子半徑”難題,這也是當今物理學界一個重要的未解之謎。有鑒于此,2012年,由加斯帕里安領導的協作組,希望對電子散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對質子的電荷半徑進行更精確測量。

             在最新實驗中,他們研發了3種新技術來改進電子散射方法測量質子半徑,大大提高了實驗精度。他們表示,由于采用新方法,得到的結果非常獨特。他們也期待與新光譜得到的值以及全球正在進行的電子和μ輕子散射測量結果做個比較。

             PRad合作組聯合發言人高海燕稱,他們計劃接下來使用新實驗方法更精確測量氘核和氘核的半徑,“我們很有可能將測量精度提高兩倍甚至更多”。(記者劉霞)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