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為科創板如此“不拘一格”叫好

            2019-11-07 10:28: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無利潤、無銷售收入、無產品、連續3年虧損的“奇葩”企業也能登陸A股市場,這首先從制度上突破了財務“門檻”的桎梏,是對科創板改革包容性的重要實踐。盡管科創板相關制度突破為科技創新類企業上市提供了便利,但對于同類擬上市的虧損企業,做好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仍非常必要。

            無利潤、無銷售收入、無產品、連續3年虧損的“奇葩”企業也能登陸A股市場――科創板上市委日前發布的2019年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蘇州澤Z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澤Z生物”)首發上會獲通過。這是A股歷史上首家“連虧”公司成功獲準公開發行股票。

            自A股新股發行制度實施29年來,無論是新股發行審批制還是核準制,均對擬IPO企業的財務指標有相對嚴格的要求,不盈利還想上市的企業幾乎不可能“闖關”成功。從退市角度看,主板市場連續虧損的企業可能被特殊處理,即“戴上ST帽子”,創業板連續虧損則可能意味著公司將被直接退市。毫不夸張地說,財務指標已經成為一把決定企業“進出”A股的關鍵鑰匙。

            澤Z生物成功過會,首先從制度上突破了財務“門檻”的桎梏,是對科創板改革包容性的重要實踐。尤其在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極受關注的當下,更全面、科學、理性地理解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制度性突破,顯得尤為重要。

            設立科創板并非簡單地在資本市場增加一個掛牌企業上市的板塊,而是通過科創板完成兩大使命。一是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經濟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二是利用科創板作為試驗田,推動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發揮好試驗田的作用。

            要完成第一個使命,發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應推動“無形之手”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企業。不能只盯著那些經營業績優良的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財務狀況較好的企業,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有短期困難但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創新型企業。設立科創板的初衷,正是為了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要完成第二個使命,深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應積極引入科創板經驗,用增量帶動存量,推動存量和增量共同改革,達到全市場的改革目的。比如,在發行承銷環節,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形成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等機制,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又如,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盤中臨時停牌、“價格籠子”等市場穩定機制。

            拋開企業未來發展業績不論,此番A股未盈利第一股澤Z生物成功過會,伴隨著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改革紅利而生,不僅是科創板支持經濟創新的具體體現,而且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積累了經驗,是科創板完成兩大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從2018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至今,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總體運行符合預期、基本平穩,其中重大突破正是在于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截至目前,上交所已受理168家企業科創板申請,已審核通過84家,證監會注冊60家。不少科創板企業在細分領域是領軍者,業績增速明顯高于全市場,上市帶來的增信效應、聲譽效應、示范效應開始顯現。

            盡管科創板相關制度突破為科技創新類企業上市提供了便利,但對于同類擬上市的虧損企業,做好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仍非常必要。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虧損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仍然由市場定價,虧損企業依然具有較大投資風險,未來能否盈利、何時盈利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應理性投資;另一方面,廣大擬上市企業要時刻明晰,并非有了制度紅利,即便連續虧損也肯定能在A股上市。那些沒有創新硬核實力、妄圖“蒙混過關”者可以打消念頭,科創板一系列制度設計并非形同虛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

            (責編:趙春曉、喬雪峰)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