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種叫做多酚氧化酶的物質,就是白蘑菇褐變的元兇。在白蘑菇的體內,共含有六個編碼多酚氧化酶的基因,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敲除其中一個基因,就可以使蘑菇具備抵抗褐變的能力,從而擁有更長的保質期。

那么,轉基因作物和基因編輯作物究竟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美國農業部單單要給基因編輯蘑菇“開綠燈”呢?
轉基因作物,一般會引入外源生物的DNA。而基因編輯作物,可以實現單/多基因敲除、外源基因插入、基因靶向替換、基因靶向修復和調控基因表達等多種功能。

其中獲得美國農業部豁免的基因編輯作物只涉及到自身的基因操作,沒有外源基因引入。比如,抗蟲轉基因玉米中,就添加了外源生物——細菌的基因。與轉基因作物相比,基因編輯蘑菇不含新引進的遺傳物質,這也是美國農業部對其豁免監管的主要原因。
目前,很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基因工程作物的定義。美國農業部表示,只編輯修飾了植物本身基因,不涉及外源基因引入的基因編輯作物有別于轉基因作物,不在其監管之列;在瑞典,某些由CRISPR引入的植物突變,不符合歐盟對轉基因的定義,不屬于轉基因范疇;在阿根廷,基因編輯作物并不屬于轉基因的監管范疇;德國認為,使用寡聚核苷酸法得到的基因編輯油菜,不屬于轉基因生物,因為無法將它與常規突變得到的產品區分開來。
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給了科學家更大的探索空間,目前常用的CRISPR/Cas9技術,構成簡單、方法快速、成本低廉且易操作。這種技術的精準性,可以讓科學家根據消費者所需要的性狀,研發出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

目前,在中國,基因編輯作物還不能像美、德等國家一樣,暢通無阻地在道路上疾馳。在美國相繼豁免玉米、大豆、小麥、蘑菇等基因編緝作物后,相信中國在基因編輯作物的監管方面也會出臺科學合理又符合國情的監管程序。??
科學主編:王友華
科學顧問:柳小慶
監 制:戰 釗
薛愛紅
策 劃:王友華
金 赫
編 導:宋雅娟
關 昕
后期制作:劉 明
肖春芳
[ 責編:趙清建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