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山西10處文物建筑被“認養” 認養者使用權不超20年

            2019-11-05 10:42: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山西古建認養 讓文物“活起來” 享有不超過20年的使用權 可以依法合規地開展經營活動等 會有文物部門隨時監督

            被晉行記研學中心認養的文物建筑山西高平三王村三嵕廟

            “聽說過認養古樹、認養動物,如今文物建筑也能認養了?”近日,有10家企業和集體與10處文物建筑所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簽訂《文物建筑認養協議》。據悉,在山西省文物局發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認養推介項目名單中,全省有近300處文物建筑可供社會認養。

            10處文物建筑被“認養”引關注

            11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通報稱,山西省高平市政府近日召開了山西省2019年文物建筑認養北部片區推介會,會上,山西謙益和文化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和集體與所認養的三王村三嵕廟、奧治全神廟等10處文物建筑所有人簽訂了認養協議。

            山西省高平市政府介紹,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文物建筑認養(出資修繕)項目88個,吸引社會資金1.3億元,進一步促進了山西省文物資源的有效利用。

            消息發布后,引發不少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以前聽說過認養寵物或者認養古樹,“第一次知道文物建筑也能被認養了”。也有網友好奇:“到底能夠認養哪些文物建筑,認養之后能夠用這些文物建筑做些什么?”

            九年前就曾簽訂過類似協議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山西省就印發了《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動員社會力量通過文物修繕、展示利用等多種形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據山西省文物局介紹,早在2010年,山西曲沃縣企業家黃文生就與曲沃縣試水了文物認養,簽訂了“認養協議”。黃文生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網站發布的文章中表示:“當時認領保護的時候,整個院里雜草叢生,我從小生在曲沃縣,心里過意不去,一定要把文物給修復起來。”曲沃縣西海龍王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黃文生的企業認養后,先后投入資金450萬元,在當地省市縣文物修復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修繕保護并對外開放。

            根據山西省文物局今年8月發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認養推薦項目名單》,全省共有296處文物保護單位被推薦“認養”,多為明清時期的文物建筑,也有部分唐代、宋代、金代、元代和近現代的文物點,文物建筑類型包括古戲臺、古寺廟、古民居等。

            認養者稱將建立研學基地

            根據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認養的政策規定,在不改變認養文物建筑所有權的前提下,認養者可以享有不超過20年的使用權,允許認養者在文物建筑周邊可利用的發展用地范圍內,依法合規適度開展相應的建設或者經營活動。認養者在經過績效評估后,可由當地政府根據評估結果給予適當的補助。部分符合條件認養人可以終身免費參觀山西全省文博單位、文物修復中心或文物景點。

            一名認養了高平市一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省晉行記研學中心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認養的是一座古廟,“廟里有金代的古建筑以及少許清晚期壁畫,此外還有多座附屬建筑。這處廟位于山頂,距離山底下的村子有些距離。此前,這處文物點院子里一度長了很多雜草,后來政府對這里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為這里提供了很好的保護條件”。

            這位負責人介紹,他們所屬的機構本身就從事文博方面的業務,因此得知可以認養文物建筑后,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邀請,對多處文物建筑進行了考察,并最終選擇了高平市的這處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正在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政府的指導下設計我們的保護計劃。未來這里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一處研學基地,讓大家通過參觀,了解到山西地區的古建筑,了解到山西的歷史、文化。”該負責人表示,“我們也覺得文物保護修繕的同時,不能鎖起來,還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了解建筑背后的歷史和文化。與此同時,人們的利用,其實也是更好地保護古建筑。”文/本報記者 屈暢

            回應

            山西有5萬處文物建筑 認養能提供更好保護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網站發布的文章中曾表示,在政府投入的同時,“我們特別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認養文物模式增加了養護資金的來源,有助于從社會上籌得更多養護資金,減輕政府壓力,同時讓更多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

            一名山西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山西擁有約5萬處文物建筑,相比之下,參與保護的文物工作者數量不足。該文物工作者表示,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可以讓文物活起來,“實際上,只要有人,很多文物建筑都能得到最佳的保護。有屋頂破了,能夠及時匯報給文物部門,有人經常往來,盜竊文物構件的人就不敢作案了。因此讓文物‘活’起來,不但可以給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建筑,還能保護文物建筑自身的安全”。

            “當然,認養文物建筑之后也不能任性,比如不能改變文物建筑的原有結構,務必要注意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等。這些也會有文物部門隨時監督,保證文物建筑認養能夠切實地保護文物建筑。”工作人員表示。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