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少年的你》,面對霸凌光靠“成長”是不行的

            2019-11-04 13:29:05     來源:光明網

             近日,演員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引發公眾對校園霸凌現象的熱議。影片中的那些少年面對自身或他人遭遇校園欺凌,內心有無助和惶恐,也有錯愕和掙扎,他們用青春探索成長的道路,用天真和赤誠試圖破解自身的困境。

            《少年的你》海報

             少年們以少年的方式保護自己,而成年人的我們又要如何保護少年?

             盡管“成長”主題蘊含豐富的故事性,一直是電影偏愛表現的題材,但我們應該意識到,應對校園霸凌和未成年人犯罪,像電影那樣光靠“成長”是不行的。如果未成年人只能依靠自身的“成長”來遠離痛苦、撫平傷痕,此種“成長”的社會成本未免太高,代價未免太大。事實上,少年時期出現的惡是更應被及時制止和引導的,真正化解此種極端的社會現象,需思考從源頭解決問題,如何讓未成年人負起責任,一方面不要讓孩子淪為霸凌者,另一方面也要讓遭受霸凌的孩子不再沉默。

             法律層面應劃清底線,讓整治校園霸凌問題有法可依。日前,全國人大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與會專家針對未成年人校園安全、人身權益受侵害等問題提出要堅持從源頭預防,著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總結歷史案例和經驗,從根本上保護未成年人。

             除了法律,教育創新也是值得探索的解決之道。法律是保護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底線,學校和家庭則是讓未成年人看到陽光和希望的“指路明燈”。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面對校園霸凌行為不應采取“和稀泥”的態度,要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向學生態度明確地表達,傷害他人行為不可取,校園暴力是不可為之事。此外,學校還應積極尋找反校園欺凌之道,例如設立心理咨詢援助機構、對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專業培訓、用青少年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校園霸凌的帶來的傷害和痛苦,以及對學生校內和校外的生活全方位關注等。

             對家庭而言,家長應從小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啟蒙階段擁有一顆善心,并且加強社會公德的教育和引導。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和學校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全面了解和關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若有不好的苗頭更要嚴肅制止,切不可因心軟便助紂為虐。

             電影《少年的你》中說,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呵護少年的成長,家長、學校、社會還需加強協作,堅定地告訴少年們:你們向前走吧,我們一定在你們身后!(半月談評論員:張婉祎)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