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俄羅斯“軟實力外交”不同凡響

            2019-11-03 06:33: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俄羅斯“軟實力外交”不同凡響

              剛剛過去的10月,俄羅斯外交密集發力,成為國際外交舞臺一道道絢麗風景線——從俄非峰會到中東斡旋,從打破西方“鐵桶陣”到牽手拉美,普京總統的外交大手筆在金秋時節有著詩意般揮灑。對此,有人驚訝、有人懊惱、有人欽羨……

              首先是“重返非洲”,舉行首屆俄羅斯與非洲國家峰會是俄羅斯外交讓人意料之外的大手筆。

              10月23日至24日,普京和非洲國家領導人在黑海之濱索契聚首。除了43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和其他11個非洲國家的代表之外,還有以企業家為主的超過一萬名非洲社會人士受邀參加在索契舉行的首屆俄非峰會,其規模之大,讓俄羅斯媒體驚呼:自2005年勝利日閱兵以來,俄羅斯還從來沒接待如此多的國家元首。峰會成果斐然——雙方在會議期間簽署價值約125億美元的協議, 一致同意每隔三年舉行一次峰會。

              國際輿論驚呼“俄羅斯重返非洲”是有原因的。冷戰美蘇爭霸之時,非洲是雙方交鋒的前沿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在非洲的影響力達到巔峰。此后隨著蘇聯解體,作為蘇聯外交遺產接班人,俄羅斯在非洲的影響力隨之煙消云散。1992年俄羅斯關閉了9個非洲大使館和4個領事館。新世紀以來,俄羅斯開始著手恢復,但步子不大。近年來,俄羅斯才真正把眼光再次投向非洲,峰會的舉行順理成章。

              索契峰會讓俄非關系上升到戰略新高度,步入機制化建設新軌道,前景可期。俄非合作在軍售、發展電力、勘探資源等方面有優勢,但最大潛力還是在“軟實力”上。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整個非洲有150萬從俄羅斯學成歸來的畢業生,這是其軟實力之王牌。

              不過,俄非年貿易額才200億美元,且大都集中于北非,所以做大做強任重道遠。

              其次是斡旋中東,俄羅斯展現出老牌大國的外交底蘊。

              利用美國撤出敘利亞北部、拋棄多年盟友庫爾德武裝這一無厘頭“外交昏招”,普京“嗅覺”靈敏,積極介入,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土敘邊界設立“安全區”問題上達成共識。此舉可謂“四兩撥千斤”,普京成功地讓沖突各方——阿薩德政權、土耳其和曾親美的庫爾德武裝都得仰仗俄羅斯。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僅進一步確立了在土敘爭端中扮演“調解人”和“監督者”的角色,也鞏固了自2015年出兵敘利亞以來確立的影響力。西方媒體直呼,“白宮將勝利拱手送給俄羅斯”。

              歷史回望,2015年俄羅斯突然發兵敘利亞支持阿薩德政權走的是一步險棋,因為后者正面臨西方世界的打壓和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拋棄。俄羅斯強力軍事介入讓搖搖欲墜的阿薩德政權不僅挺住了,而且幾年來不斷收復失地。斡旋騰挪之間,俄羅斯在中東不僅有堅固的戰略堡壘,而且“朋友圈”越來越大。

              10月中旬,普京訪問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個老牌盟友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挖墻腳”意味很濃。普京受到的高規格接待讓不少西方媒體感慨,俄羅斯在中東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量級,儼然成為中東的超級政治“中間人”。

              第三是分化西方,利用歐美矛盾,俄法、俄歐關系變暖,打破了自烏克蘭危機以來西方陣營構建的“鐵桶陣”。

              冷戰結束之后,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讓人嗟嘆。上世紀90年代,由于經濟崩潰葉利欽政權采取“取悅西方伙伴”的外交政策,但并未換來西方的認同與援助,后來不少俄羅斯精英將此視為“國家恥辱”。

              新世紀之初,剛上臺的普京總統總體上也還是想融入西方。然而,在對俄關系上放縱了十年的西方還是得寸進尺,打破“君子協定”將北約東擴至俄羅斯家門口,企圖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納入北約,此舉觸動了俄羅斯的“紅線”,格魯吉亞戰爭和克里米亞入俄標志著俄羅斯忍無可忍,反戈一擊。但與此同時,西方陣營將俄羅斯開除出G8,開始制裁俄羅斯,“新鐵幕”橫亙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

              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西方陣營“鐵桶陣”的漏洞正是美國人敲出來的。近年來,特朗普政府為一己之私拋棄盟友、打擊盟友的做派讓歐洲人寒心。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不止一次宣稱歐洲人要“靠自己”,美國人靠不住。

              馬克龍兩大舉動讓人浮想聯翩:一是今年6月,在法國支持下俄羅斯重返歐洲理事會;二是今年8月G7峰會舉辦前夕,作為G7東道主的馬克龍總統邀請普京訪法并在布雷岡松堡高調會晤。馬克龍近來放出風聲可能會出席明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二戰勝利75周年慶典。

              俄法、俄歐關系變暖并非只是歐方主動,俄羅斯也一直在主動作為,這是一個不斷更新上演的連續劇。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在積極推行“中間軟性外交”;而法國《費加羅報》10月初刊文指出,俄“軟實力外交”收放自如。

            (責任編輯:DF372)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