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2017級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汗-巴茲(Khan Baz)與導師徐德義教授(受訪者供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11月2日訊(記者 元小娜)“他的論文發表在一級刊物上,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突然。他學習主動性很高,經常待在實驗室里,很晚才回宿舍。他取得這樣的學術成績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的趙陽平老師如此評價2017級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汗?-巴茲(Khan Baz),中文名為白航。
論文研究方向:改善巴基斯坦經濟
白航從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領域的研究。在導師徐德義教授的指導下,歷時兩年,完成了有關巴基斯坦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這篇以白航為第一作者、徐教授為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最近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能源》上。
談到為何選擇這個研究方向,白航回憶說是徐教授建議其論文題目應該與巴基斯坦有關,并有助于巴未來的發展。白航選擇了能源危機。他說,巴基斯坦每年有超過7000兆瓦的能源缺口,一些地方每天停電時間長達6-8小時。很多企業因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而無奈減產停產。這也是巴貿易逆差長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選擇這個研究方向意在探討如何提高電力供應,特別是為巴工業界增加電力供應,這樣不僅有助擴大出口,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巴基斯坦經濟。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各個電站陸續投入使用,電力增加不僅為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也為巴基斯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據白航介紹,電力供應增加后,老百姓(603883,股吧)可以用電器來做飯,而不必再燒柴火做飯了。
中巴經濟合作重點領域:農業、能源、鋼鐵、煤礦和油氣開采
中巴是“鐵哥們”。每當巴基斯坦需要幫助時,中國總是會伸出援助之手,特別是當巴處于經濟危機的時候。白航說巴基斯坦當前正在經歷經濟困難,特別是2018年12月份,外匯儲備僅有90-100億美元。由于中國和沙特等國家的幫助,巴基斯坦經濟有所改善,2019年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到近160億美元。
白航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巴基斯坦應該向中國學習如何發展經濟。在中巴兩國生活、學習的經歷使得白航對中巴經濟方面的合作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巴雙方應該加強在農業、能源、鋼鐵和油氣開采等方面的合作。白航說,巴基斯坦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例一度高達45%。但是最近,這一比例已銳減至18-19%。他說,當前,中巴經濟走廊進入第二階段,農業應該是這一階段的重點合作領域。2019年10月份,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訪華簽訂了煤礦開采協議。這都將有助于改善巴經濟狀況。白航認為,中巴經濟走廊不僅只惠及中國和巴基斯坦,也將惠及南亞和整個地區。他認為,瓜達爾港將成為重要的國際運輸樞紐。
民之交在于心相通 “中國就是我的家”
白航來自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來中國留學前,他在阿爾法拉銀行(Bank Alfalah)運營部工作了5年。他身邊的許多朋友都是在中國的巴基斯坦留學生,或者是與中國有頻繁業務往來的巴基斯坦商人。他們在各個領域的非凡成就使得白航決定前來中國進一步學習深造。于是他毅然決定辭職、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來中國留學。當得知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時,他非常的激動。白航表示,他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在中國的3年里,他只回過3次家。談到未來計劃,白航說,他想繼續進行科研,希望將來做一名教授。
白航(右一)參加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辦的“2018感知中國――經法管博士南湖論壇”(受訪者供圖)。
談到在華生活的感受,白航說中國人非常友善好客,同學朋友們都對他非常照顧,經常陪他去醫院、購物等。他說自己很喜歡中國的美食,拉面和餃子等。業余時間,他會跟中國同學或巴基斯坦同胞一起去黃鶴樓等景點游玩。提起3年前剛來武漢時的情景,他說,面對陌生的一切,他感到不知所措,現在,他覺得這里就是他的家。
(責任編輯:苗蘇)
(責任編輯: HN66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