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不良資產業務處置模式待升級

            2019-11-01 09:40: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日,首屆不良資產交易大會暨第三屆中國AMC發展國際金融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東方資產、中國社會科學院、遼寧省大連市以及商業銀行和其他企事業單位的200余位嘉賓,圍繞不良資產處置、企業債務風險、降低企業杠桿率等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不良資產大多是金融資源錯配所致。在這個意義上,讓不良資產進行交易是處置不良資產最根本的道路之一。不良資產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處置它,方向就是讓它交易起來。我國處置不良資產的路徑相對較多:首先是多了出售資產、歸還債務的情況。我國資產配置結構可以通過交易來調整;其次,不良資產交易不是簡單處置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交易問題。不良資產交易可能比資產管理公司靜態處置更有潛力。總之,我國不良資產處置騰挪空間很大。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向東認為,當前要深刻認識經濟金融新周期的內涵。從經濟周期來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金融周期來看,當前我國實體部門杠桿率相對較高,必須轉變發展模式,穩定宏觀杠桿,適度把握當前不良資產逆周期收購的機遇期。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中的不良資產規模可能持續上升,這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發生深刻變化;二是經濟轉型促進不良資產出清;三是嚴監管常態化。

              張向東認為,當前處置不良資產的業務模式正在升級。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萌芽,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對不良資產市場也產生巨大影響。過去“盡調拍胸脯”“定價拍腦袋”的粗放業務模式已難以適應形勢發展。應從打包、打折、打官司“三打”向重組、重整、重構“三重”模式轉變,推進挖掘和提升資產價格。

              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長梅興保表示,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不良資產會逐步增多。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不良資產增速可能會比較快,特別是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不良資產會逐步增多。同時,時間選擇和低成本資金是否充裕是制約不良資產處置的關鍵,需要更有智慧的處置。

              控制不良資產生成,關鍵要控制好杠桿率。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財政處處長關鵬表示,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仍不低,要繼續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總體思路。在宏觀上,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在發展中逐步消化杠桿率;策略上,有序漸進去杠桿,先遏制杠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把增量控制住,再逐步推動杠桿率絕對水平的下降;結構上,優化杠桿分布,區別對待企業去杠桿,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債務期限結構等,做到有扶有控。

              過去10年間,隨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管非金融企業債務增速仍高于名義GDP增速,但兩者的差距在逐步收斂,要多措并舉防范化解企業部門債務風險。要更加重視發展型去杠桿手段,增強企業資本實力和內源性融資能力。采取包括市場化債轉股、多渠道補充企業資本金、兼并重組、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盤活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等發展型手段,在降低企業杠桿率的同時,夯實企業資本實力,降低對債務性融資的過度依賴,從根本上降低過度負債風險。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郭子源

            責任編輯:jdm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