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姚坤森)《2019微信知識產權保護報告》近日在京發布。報告指出,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微信全平臺處理品牌侵權個人賬號共計11萬個,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共處理品牌侵權個人賬號95000個,占全平臺處理量的86.4%,平均每天處理超170個賬號。
自2011年上線至今,微信已經成為一個生活方式,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11.33億。目前,微信知識產權保護團隊已建構了集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微信版權保護計劃、全電子化侵權投訴系統為一體,以商標權、版權保護為保護重點,覆蓋微信個人帳號、公眾號、小程序等全部場景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2019微信知識產權保護報告》發布
個人賬號保護“邀請制”改“申請制”
2018年3月,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向國內外權利人開放。截止今年上半年,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向品牌方推送了用戶舉報線索超過500000條。品牌權利人共向品牌維權平臺提交有效通知超過100000條,根據法律規定以及平臺規則要求,審核通過率超過93.6%。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半期間,微信處理了超過95000個涉嫌售假或商標侵權個人帳號,其中,封禁了近36000余個帳號,對50000余個帳號進行朋友圈功能限制,10000多個帳號進行警告處理,清除頭像、昵稱、朋友圈等侵權信息超過59000條。
針對部分用戶利用微信朋友圈冒充知名品牌方的名義從事“免費送”等惡意欺詐行為,如冒充官方(客服)發布宣傳信息,虛構各類免費、促銷活動誘使用戶支付資金或提供個人數據信息。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品牌維權平臺累計接入超280家國內外企業,相比2018年底增長10%,覆蓋中國、美國、法國、瑞士、日本等22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箱包服飾、珠寶飾品、教育出版、生活用品等約33個消費品類和行業類目。
另外,隨著微信品牌維權平臺由“邀請制”改為“申請制”,向全球品牌權利人開放接入申請。開放以來共有超過94家企業的申請通過了審核,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品牌權益的重要性,并加入品牌維權平臺與微信一起攜手維護網絡環境。
公眾賬號保護關鍵詞庫機制預先攔截
針對品牌商標、商號、名稱等被仿冒注冊的現象,微信公眾平臺設立了針對假冒品牌行為的高頻關鍵詞庫。在公眾號和小程序的注冊命名及運營階段,設置了品牌侵權關鍵詞預先攔截機制,對于注冊商標進行線上保護,要求注冊命名時提交商標注冊證或者商標使用授權證明。 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公眾平臺搭建的關鍵詞庫總量超60000個,其中品牌類關鍵詞超過28000個,因命中關鍵詞庫而被攔截的假冒注冊行為約達每日11000余次。
通過細化梳理了320多個行業準入要求,微信平臺優化改進了《小程序開放的服務類目》。微信公眾平臺設置了資質準入攔截機制,將相關敏感行業、特殊行業的關鍵詞納入監測,對于不合法、不滿足平臺資質規則要求等假冒注冊惡意帳號進行攔截。微信公眾帳號主體需提供與從事行業或服務相關的法定資質文件后,才考慮審核通過帳號名稱設置,防止品牌商標被惡意濫用或仿冒注冊跨類目帳號等情況,保護相關行業品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半里,微信平臺共審核了2700個公眾號及380個小程序,對其中嚴重售假侵權的1200多個公眾號和150多個小程序進行了注銷、下架處理,涉嫌品牌侵權的800多個公眾號作出刪除昵稱、頭像等侵權內容的被處理。微信公眾平臺收到關于商標侵權、企業名稱占用及其他知識產權類的投訴超過250000單,包括針對公眾號、小程序的帳號信息侵權、頭像昵稱侵權等。
[ 責編:李方舟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