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10月30日,第十八期錢學森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以“錢學森智庫聚焦硬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為指導,多位院士、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前沿領域開展研討,為以硬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論壇現場
國資委原監事會主席劉順達、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揆楚、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明遠、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錢永剛,以及20余位院士、將軍受邀出席論壇,來自黨政軍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千余位嘉賓參加會議。
李明遠表示,西安是西北科教、文化、軍工重鎮,錢學森科技報國的精神與西安的科教文化有不解之緣。此次論壇的舉辦,將有助于更好的應用系統思維和錢學森智庫力量,加速釋放自身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西安硬科技的創新力、輻射力、競爭力,形成更多硬核技術,打造更多硬核產業。
劉順達認為,網絡化、信息化和信息物理融合,即兩化一融合,是一個值得聚焦的技術方向。在管理層面,應該聚焦價值導向、組織協同、加強考核,加強錢學森大成智慧與總體設計部思想在管理層面的應用。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等多位院士、專家分別作主題報告。
薛惠鋒表示,硬科技的實質是在基礎科學引導下的關鍵核心技術,能夠對國民經濟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產生其他技術難以望其項背的巨大威懾力,要警惕硬科技可能引起的危機與焦慮,必須站在更高起點謀劃硬科技的未來,運用科學理性的系統思維賦能硬科技,攻克難點、疏通堵點、治療痛點,才能領跑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作了題為《“5G+北斗”的意義、路徑和愿景》的主題報告,他指出,“5G+北斗”既是智能時代實現區域和廣域乃至全球精確感知時空事件和目標信息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實現支持廣域和全球智能協同控制的賦能技術。
《Science》“錢學森智庫專刊”全球發布儀式
會上還舉行了《Science》“錢學森智庫專刊”全球發布儀式和錢學森空天動力(西安)創新中心揭牌儀式。
錢學森空天動力(西安)創新中心揭牌
據介紹,科技創新時代,硬科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硬實力”,以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硬科技將在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 責編:肖春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