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第六屆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19-10-30 16:36:30     來源:光明網

              10月27至28日,第六屆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SG2019)在深圳市舉辦。研討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南方科技大學主辦,土壤與地下水領域6家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多家國際著名大學和知名研究所共同協辦。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黃潤秋,深圳市副市長黃敏、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出席會議,多名專家作主旨報告。

            第六屆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黃潤秋表示,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三者的生態環境質量、生態功能息息相關,在開展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時不能不能就水論水,不能就場地談場地,要探索建立三者的協同防治模式。為此要在研究如何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研究如何做好土壤、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以及研究如何做好場地與區域的協同防治三個方面發力,開展綜合修復管控,實現水土生態功能的整體保護和恢復。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約翰·切里(John A.Cherry)在題為《北美地下水污染的歷史及對中國的借鑒》的報告中指出,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發生的諸多地下水污染案例,花了大量資源來監控和修復至今仍有很多難以克服的挑戰,但在此過程中制定的環境法律法規十分重要。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戴維·斯蒂爾(David Stahl)在題為《模型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與演變》的報告中透露,他所在的實驗室從構建和培養一個細菌群落入手,不斷地研究和分析其突變,從而把取得的信息應用到環境中,使環境學家們更好地了解水質變化,開展污染防治。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戴維·勒納(David Lerner)作了題為《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地下水》的報告,他認為處理好地下水的問題,我們就能夠最大程度地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因此他呼吁改變地下水治理的策略,把地下水利用和管理結合起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倪晉仁作了題為《碘:似(四)海為家》的報告,他介紹了中國地下水碘分布的狀況,希望通過對碘分布的調查和研究,從根源上緩解兩億中國甲狀腺疾病患者的痛苦。

              此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包括7場專題研討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高級研修班、環保科技成果展覽展示和青年學者專場等活動。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度的近30位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土壤與地下水、環保、地質、農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代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單位研究和技術人員共450人出席會議。(蔡琳)

            [ 責編:張蕃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