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延期

            2019-10-29 03:43: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延期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28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已同意英國提出的將“脫歐”期限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的申請。

              英國議會下院19日通過一項修正案,不僅推遲表決首相約翰遜與歐盟達成的新“脫歐”協議,而且迫使約翰遜致信歐盟尋求再度推遲“脫歐”。當日,約翰遜致信圖斯克,申請把原定10月31日“脫歐”延期至2020年1月31日。

              附設兩條件

              歐盟成員國先前原則同意“脫歐”延期,但就延長時限有分歧。歐盟聲明草案顯示,英國可以在“脫歐”協議獲英歐議會批準的次月第一天離開歐盟,即三個月期限屬于“彈性延期”,英國可以在今年11月、12月或明年1月三個時間“脫歐”。

              草案提出兩項條件,一是強調歐盟不會在延長期內再與英國重新談判“脫歐”協議;二是指出英國“有義務”提名歐盟委員會候選委員。新歐委會定于12月就任。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先前拒絕提名新委員。

              草案同時說,歐盟保留不讓英國在“脫歐”延長期內參與磋商的權利。這意味著英國今后可能無法就歐盟預算和氣候政策等議題發聲。

              法國曾反對三個月“彈性延期”

              法國先前強烈反對三個月“彈性延期”,導致歐盟25日沒有就延期時限達成一致。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隨后利用周末斡旋磋商,最終說服法國。

              歐盟法律已規定“脫歐”進程可以彈性延長,但把“彈性延期”用書面聲明加以確定,顯現歐盟領導人有意強調對英國國內政治事務保持中立的立場。

              歐盟如果同意“脫歐”短幅延期,英國“留歐”派人士可能擔憂殘存的“無協議脫歐”風險;歐盟如果同意大幅延期,英國“疑歐”派人士可能懷疑歐盟故意阻止英國離開。

              英國“脫歐”讓歐盟前所未有地“減員”,是“歷史性挫敗”,27國因這場“棘手的離婚”沮喪,因為它占用了歐盟原本應該用于刺激經濟、應對安全挑戰等方面的時間、精力和政治資本。

              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2017年3月29日,“脫歐”程序正式啟動。根據英國與歐盟的協議,英國應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2019年4月10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舉行特別峰會討論英國“脫歐”問題,最終同意將“脫歐”期限延長至10月31日。

              英國暫停鑄造“脫歐”紀念幣

              英國財政部26日確認,暫停為英國脫離歐洲聯盟鑄造紀念硬幣。

              紀念幣原定“脫歐”當天發行,面值50便士(約合4.6元人民幣),鑄有“和平、繁榮、與所有國家友好”和“2019年10月31日發行”字樣。

              《每日電訊報》先前報道,英國鑄幣廠已經試鑄大約1000枚紀念幣。不清楚鑄幣廠會如何處置這批紀念幣。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多次聲稱將引領英國10月31日如期“脫歐”。然而,他19日致信歐盟、申請延期。歐盟成員國代表25日會商英國“延期”脫歐事宜,原則上同意英國延期“脫歐”,沒有就延長期限達成一致。

              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國務大臣夸西·克沃滕26日接受采訪,拒絕承認“脫歐”日期無法確定情況下開始鑄造紀念幣是“愚蠢”決定。他說:“我認為,英國政府確實希望10月31日以前脫離歐盟,如果沒有辦法實現這一目標,那將令人傷心。”

            (責任編輯:DF5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