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姚坤森)第三期關愛新聞工作者系列健康講座暨第92期記者大講堂活動日前在京進行。講座由中國記協與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社共同舉辦。針對新聞工作者常見的睡眠障礙、長期夜班導致的睡眠質量不佳等問題,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葉京英教授作了“減壓助眠、睡出健康”專題介紹。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睡眠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健康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1.2%的人存在嚴重睡眠問題,新聞工作者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常年在外跑、習慣性熬夜,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睡眠問題高發頻發。
葉京英說,治療睡眠障礙問題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出現睡眠問題的成因,調查顯示,很多人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礙或與睡眠相關的疾病。常見的睡眠量不正常,包括睡眠中樞刺激性病變引起的過度睡眠和破壞性病變引起的睡眠減少;睡眠障礙則會導致睡眠中的行為異常,比如,夢游癥、夢囈、夜驚、夢魘、磨牙、不自主笑以及肌肉或肢體不自主跳動等。
傳統觀點認為,做夢會影響睡眠效率,尤其是做噩夢,而做夢實則是腦細胞休息的標志,是一種對精神活動至關重要的內容,需要排除對噩夢的不健康心態。
葉京英說,根據腦電圖、眼電圖變化分為快眼動期和非快眼動期,快眼動期出現快速水平眼球運動,此時出現快速多彩的夢,意識清楚、無倦怠感。正常的做夢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有益于睡眠,只有失眠多夢需要格外關注。
葉京英建議,對于睡眠質量應該進行及早監測,如果出現問題應進行及早的自我調節。常見的鼻炎、打呼嚕、精神焦慮等癥狀都會導致晚上較差的睡眠,在治療時也應該針對不同的癥狀選擇不同科室看診,或者選擇睡眠專病門診綜合治療。
以人體的致睡因子“褪黑素”為例,褪黑素對于正常入睡十分關鍵,當體內褪黑素的分泌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出現入睡的困意。由于不科學的睡前運動、飲食行為,如睡前跑步、抽煙、喝咖啡等方式擾亂生物鐘,阻止了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就會導致在正常入睡時間里失去困意。
葉京英說,長期以來,一些失眠患者習慣借助藥物維持睡眠,由于成癮性和不科學用藥,對人體帶來很多危害。如果一定要使用安定等失眠藥物,也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同時對癥吃藥,按照不同病因選擇不同的安眠藥物。
“人體正常的褪黑素依據晝夜節律分泌,為了避免褪黑素在晚上的分泌不足,可以在白天多進行室外運動,多吸收氧氣和陽光,增加晚上體內的褪黑素,助益睡眠。”葉京英說。
[ 責編:楊煜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