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咖在烏鎮】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居住”,逐漸成了一個重要的民生字眼兒。“移動互聯網時代,居住服務黃金時代來臨,存量時代和產業互聯網的核心特征從提升供給側服務品質入手,數字化技術可以助力服務效率的改善,數字化信息又可以改善服務體驗。”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貝殼找房CEO彭永東這樣說。
在彭永東看來,國內消費互聯網領域,數字化已實現顛覆性改變。以電商為例,將商戶、消費者、商品、物流等要素進行數字化,大幅提升了社會商品的流通效率。
“居住服務領域交易鏈長,服務參與方多,非標、個性化等原因,導致數字化程度低。”彭永東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居住領域的數字化不斷推進,未來數字化將進一步提升,也會帶來交易效率的提升,并鞏固由此產生的商業模式。
他還談到,貝殼科技互聯網進程實現了流程標準化、業務數據化、場景智能化逐步邁進的過程。標準化,即流程化;數據化,即標準化每一個環節被記錄;智能化,即在標準化、數據化的基礎上完成更多可能,如實時連接、預測、匹配等。
事實上,樓盤字典、VR看房、貝殼分等都是貝殼數字化的實踐成果。“VR從二手房交易為原點,不斷延展邊界,應用到民宿、新零售、商業辦公等領域,同時賦能全國門店。”彭永東說。有數據顯示,貝殼的如視VR看房在全國110個城市采集、重建了250萬套VR房源數據,1200萬全景圖片數據,400萬標注數據,實現房源的三維重建復刻,大幅提升看房效率。
彭永東說,在數字化助力下,未來中國兩億社區家庭所有與“住”相關的需求,都可以在“新居住”平臺上得到滿足。“新居住”兩大趨勢即服務者價值全面崛起和數字化價值全面崛起。“房地產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大數據正重塑居住體驗。比如,‘樓盤字典’將從根本上遏制信息不透明、房源不真實等行業弊病,VR看房讓房源信息更豐富、真實。”彭永東說。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話】
記者:居住行業的互聯網化走入“深水區”。對這一現象怎么看?
彭永東:未來用戶會仔細獲得大量信息,才會決定要不要買房。這種情況下,對服務要求就會變高。這些都是機會,因為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對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是進入“深水區”的前提。
記者:推出VR看房應用,市場反應如何?
彭永東:如果互聯網的出現不能推動用戶基于數據、信息做決策,那么互聯網從某種意義上說,并沒有給產業提供價值。事實上,將一套房子通過數字化方式表達出來非常難,但VR看房是沉浸式的,或者正在用更高的信息量進行還原,這一點需要網速、技術。5G時代還原速度會越來越高,對用戶體驗會大幅提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與5G技術結合點很高的緣故。
記者:5G時代是否還有更好的模式?
彭永東:可以進一步改善用戶習慣。對用戶來說,能夠讓他與“貨”距離更近。比如,VR講房可以直接讓經紀人在VR環境里講解,用戶也可以進入虛擬空間,兩人同時在虛擬空間對話。
未來,VR、AI本身與“房”以及物理空間結合會非常好,以后VR空間拍完后可以讓掃地機器人去練習,很多AI公司需要共享數據模型來訓練掃地機器人;另外,未來可以基于VR做裝修。這類設計沒有技術、沒有數據不行,所以,很看好5G、大數據、AI這些應用與行業的緊密結合。
記者:數字化過程中面臨哪些難題?
彭永東:傳統企業會有一套固有思維方式,但越往后越會成為一種阻礙。所以,今天通過線上、通過數據的結合,首先就要破除這個情況。但這在很多企業“走”不過去,甚至過往越成功的企業這個越難“破壞”。當業務和用戶發生沖突時,如果選擇用戶是重要的,那就代表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記者:美團以外賣起家,后面拓展到出行領域。怎么看待“邊界”問題?
彭永東:所謂的邊界是封閉性概念。如果我們現在位于一個小的賽道上,可能很快到就到了封閉的邊界。我認為,不是選擇,而是被逼的。看到了天花板就會找各種出口,企業的成長一定學會要找出口。
[ 責編:楊煜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