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扎克伯格:libra轉賬像發短信

            2019-10-28 14:42: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扎克伯格:libra轉賬像發短信 網友:微信支付早就有了

              10月23日,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就Libra項目(天秤幣)等問題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證。期間,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表示,天秤幣將成為一種全球的支付系統。雖然這是扎克伯格第一次出來作證,但他在libra結合用戶需求的觀點,對于中國的用戶來說似乎沒有任何的新意。因為扎克伯格說的計劃,在中國早就是已經運營了5年多的成熟模式了。

              Libra更像現金,網友:這不就是微信支付的手機錢包嗎?

              在證詞中,扎克伯格是這樣定義libra的:“Libra是一種支付工具,而不是一種投資。人們不會像購買股票或債券那樣購買它來持有,并期望它能支付收入或增加價值。相反,Libra更像現金。例如,人們會用它給其他國家的家庭成員寄錢,或者買東西。”

              為了區別和比特幣的差異,同樣作為數字貨幣的Libra,馬庫斯特別明確了其支付工具屬性,其舉出的例子也恰恰表明了Libra重要的現實作用:跨境轉賬。

              不過這些言論對中國網友來說并無什么新意,有網友說,這不就是微信支付的“錢包”功能么?用來說服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跨境支付,在中國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中國的消費者出國旅游的時候,早就習慣了拿著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到處掃二維碼了。

              所以有網友評論說,真的很難理解,為什么美國人會把這樣的事情當成創新,還要提交到國會眾議院上去做聽證會。

              Libra轉賬像發短信,網友:微信支付早就有了

              在聽證會之前的一段時間,Facebook宣布將在它的子公司Calibra推出一個全新的產品是Libra的數字錢包,該錢包既可以在Messenger和WhatsApp中使用,也可以作為獨立的應用程序使用。有了這個錢包,任何人都可以像發短信短信一樣簡單地進行Libra轉賬。

              看到這樣的“創新觀點”,國內用戶會很詫異:微信支付不早就這樣在做了么?Facebook什么時候開始抄襲微信支付,拿中國公司的成熟產品包裝成創新概念去忽悠美國的眾議員?

              事實上,扎克伯格在證詞中表示也明顯缺乏新意:并不期望Facebook子公司Calibra一開始就賺錢,但事實上如果Libra推出并廣泛使用后,Calibra必然會通過手續費等獲取不菲的收入。

              在培育市場的階段,微信支付確實沒有賺錢,但看一下最近幾季的騰訊公司財務報告,微信支付所屬的金融科技業務已經成長為公司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之一,而主要的收益就是扎克伯格“計劃”中的商戶手續費收益。

              就在前幾日,微信支付推出了通過手機號碼轉賬的功能,可以說中國消費者用微信支付轉賬比發手機短信還要方便,因為根本不要輸入什么信息,只要明確金額就可以了。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像發短信短信一樣簡單地進行Libra轉賬”,這種所謂的創新,在中國用戶看來更像是一個笑話。

              至于扎克伯格說的libra的第一個目標是創造效用:使世界各地的人們——特別是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和銀行服務不足的人——能夠參與到金融生態系統中來。這簡直就是微信支付等中國公司便捷支付的一個“中譯英”。Facebook拿著微信的成熟產品去忽悠美國眾議員,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公司難道也墮落了?

              中國用戶:看看什么是中國的移動支付

              很多人會覺得,扎克伯格或許應該給美國的眾議員看一下以下的事實,或許比用一些晦澀的表達更加有說服力。基于手機的支付方式走進了生活的每個角落,移動支付已經占據中國人的日常消費絕對主流地位。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已經覆蓋14億人。從線上到線下,從家庭日常水電氣話費支付到交通、旅游、酒店、餐飲,移動支付憑借其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打破了傳統支付方式在空間上、時間上的局限性。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約39萬億美元,而美國則是1800億美元,差距達到數百倍。中國的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全球領先。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移動支付。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下商戶門店,微信支付的范圍幾乎可以涵蓋餐飲、超市、便利店、主題樂園、休閑等各類吃喝玩樂消費場景。移動支付的普及,在深層次改變了很多的商業模式,比如金融服務信息沉淀下來的信用數據,使得企業能夠進行結構性的創新,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推出了共享單車、共享辦公等共享業態,并誕生了類似美團、拼多多等在美國都見不到的互聯網業態。這才是移動支付帶來的新機會。

            (責任編輯:DF378)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