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利潔能(600277)控股子公司億利潔能科技在甘肅武威建設的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理項目日前正式投產,成為甘肅全省工業園區“三廢”處理的樣板工程。該項目創新性地破解了污泥無害化處置技術難題,降本增效顯著,取得了生態、經濟、社會三重效益提升,成為工業固廢處置的新標桿,為全國污泥處置的巨大缺口提供了解決方案,技術和模式有望在全國推廣。
產業生態化增紅利 綠色發展可持續
在做“三廢”處理業務之前,億利潔能已“扎根”武威市三年有余,特許經營武威、武南兩個工業園區的清潔熱力生產與供應。憑借創新“微煤霧化”技術,投資建設熱電聯產機組工程,為兩個工業園區近200家企業提供連續、穩定、清潔、經濟的食品級蒸汽。除了有效解決當地各企業用汽、用熱鍋爐容量小、效率低、高無污染、生產成本高的難題,還實現了“廢氣”的超低排放。
“廢氣”問題解決了,但園區要可持續性綠色發展,還必須解決“固廢”這個“攔路虎”。
據了解,工業園區周邊建有各類污水處理廠9座。污水在收集處理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僅2018年的日均污泥量就達160多噸。因污泥具有含水率(80%以上)高、體積大、易腐敗的特點,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蟲卵,重金屬、鹽類以及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此前,處理污泥的方式,主要以填埋為主。但這種做法,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還因污泥中的有害物質,會經過雨水侵蝕和滲漏,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水環境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
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大型燃煤發電機組,通過煤耦摻燒污泥的方式,對污泥進行干化后焚燒,通過高溫燃燒殺滅病毒、細菌。同時,也減少了燃煤使用量,燃燒后的煤渣還能成為可利用的建筑原材料。既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還大幅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實現了廢棄物的合理資源化利用,真正實現了污泥處置的減量化、無害化。
技術創新一舉三得 降本增效減少污染
污泥熱干化焚燒原理看似簡單,但在污泥的脫水環節還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關。因為,只有污泥含水量越低,摻燒比例才能越高,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能耗效益才會越顯著。“區域內污泥飽含生物質,含熱量高,適合做燃料,但必須解開這道技術難題”億利潔能科技(武威)公司總經理尹和平說。
為了解決技術難題,億利潔能與蘭州大學科研力量聯合開展專項技術攻關,創新“煤耦摻燒污泥熱電模式”,實現污泥含水率從80%降至30%以下,煤耦摻燒率從10%提高到30%。同時生產成本也降低了,還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據尹和平介紹,此模式一舉三得:一是減少標煤用量可達1.7萬噸左右,較好地控制了企業生產成本,且處理污泥收取的費用可為企業增加收入;二是采用煤耦摻燒技術,還能無害化處理園區內各企業污泥、固廢、廢氣(沼氣)及周邊農戶種植所產生的尾菜,解決了當地政府“三廢”處理的難題,有效降低了“三廢”對當地環境的影響;三是用污泥代替部分燃煤,可使園區整體能源消耗降低60%,實現了園區“三廢”處理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
污泥無害化處置缺口巨大 億利潔能創新成為標桿
目前,我國市政污泥量每年在3500萬噸以上,印染、造紙、石化、制革等行業產生的污泥量也不容小覷,僅印染污泥產量每年就達2150萬噸。但從污泥處理、處置現狀看,遠不能達到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要求。據專家預估,“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缺口巨大,亟需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實現質的飛躍。億利潔能“煤耦摻燒污泥熱電模式”,無疑為全國污泥無害化處理提供了解決方案。
據了解,億利潔能還將為該項目新建摻燒“三廢”鍋爐,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脫硝以及除塵等環保設施,預計每年處理量可達污泥8萬噸、固廢3萬噸、廢氣300萬立方。億利潔能科技(武威)公司副總經理楊軍鋒說:“此前,億利潔能建設、運維循環經濟園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工業園區‘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經驗。如今,再整合內外部資源、技術,逐步在園區‘三廢’處理上發力,一定會取得理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據業內人士分析,億利潔能該項目的技術及模式將會成為其他工業園區效仿的標桿。(義軒)
[ 責編:趙清建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