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媒體評加快區塊鏈發展: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2019-10-28 09:30: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加快區塊鏈發展 占據創新制高點

              今日社評

              本報評論員??樊大彧

              區塊鏈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融合,拓展新的應用空間,不僅能夠實現賦能實體經濟,還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中國要發展、要強盛,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要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區塊鏈技術在新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已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一并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

              區塊鏈是一系列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它以嚴謹的數學解決方案構建起了“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它也是一個通過加密算法保障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區塊鏈技術可以讓規模不同且沒有信任基礎的眾多主體,具有對等地位并通過透明規則開展協作,區塊鏈技術有潛力重構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架構。

              區塊鏈技術目前在我國迅速發展,并嘗試與各行各業融合。充分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完善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實現政務信息資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互聯互通,可以減少數據重復錄入,避免數據和業務“兩張皮”,有助于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有助于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區塊鏈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融合,拓展新的應用空間,不僅能夠實現賦能實體經濟,還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在教育、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社會救助等領域,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信息技術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圍繞信息技術制高點的國際競爭呈復雜化、白熱化趨勢,且與貿易爭端、軍事角力交織。

              我們必須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我們必須走在區塊鏈發展的前列,占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在新的歷史性交匯期,只有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方能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陳永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