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七種抗體血液檢測提高肺癌篩查精準度

            2019-10-26 07:34: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隨著篩查診斷技術不斷進步,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醫院胸外科手術中,60%-70%的肺癌患者是首次胸部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也就是在患病早期即被篩查出來。

            目前,臨床上已經在利用液體活檢新技術“7種肺癌自身抗體檢測”提升篩查精準度。該種檢測已經在全國25個省市開展,并進入了江蘇醫保,浙江、上海、黑龍江、廣東等省市醫保已處于論證階段。

            在10月19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肺癌南北高峰論壇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胡堅教授表示,對于改善肺癌愈后的根本措施,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早診早治。而早診早治最重要的階段就是健康人群的篩查,即亞健康和隱性早期病人的篩查,篩查策略的選擇意味著患者能否得到早診早治。

            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主席、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表示,“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醫院胸外科手術中,60%-70%都是首次胸部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而以往60%-70%已經是晚期肺癌。不過,這也會有另一個擔心,就是過度診斷、過度治療。”支修益指出,哪些小結節需要干預,哪些只需要定期復查,需要更為精準的檢測手段來輔助。

            目前,臨床上已經在利用液體活檢新技術來輔助診斷。支修益介紹,以往的液體活檢只是檢測血液,目前可以通過檢測肺癌的7種抗體、痰端粒酶,甚至尿液、胸水、腦脊液、心包積液等發現腫瘤的痕跡,輔助醫生把需要干預的肺結節患者篩查出來。

            在2015年,原國家食藥監局就批準了我國首個早期肺癌血液檢測、肺部結節良惡性輔助診斷項目——肺癌7種自身抗體檢測項目,該項目通過檢查血液中在肺癌發生發展中最相關的7個靶點的腫瘤免疫抗體分子指標,發現早期肺癌。其上市前臨床研究表明,對于8毫米以下的結節、8毫米到20毫米之間的肺部結節有接近90%陽性準確率,對輔助臨床醫生判斷肺部結節是否有侵襲性有重要臨床參考價值。

            今后,我國有望盡快推出易于推廣、安全有效且醫保能報銷的早篩早診技術,充實新一版中國研發型肺癌診療規范。文/本報記者 陳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