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蕃)10月22日,受中國科協科普部委托,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主辦的“科普期刊融合發展交流沙龍”第三期活動在京舉辦。
與會科普媒體負責人、科普專家合影
科普時報社總編輯尹傳紅、副社長冷德熙參加了此次活動,科技日報社科普傳播中心副主任王飛主持本次沙龍。與會的科普媒體負責人、科普專家對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進行了分享——
《百科知識》雜志社社長趙新宇介紹道,《百科知識》重點做科普視頻,把雜志原來的內容做腳本重新改寫,現在有120多個視頻節目正在制作,這些科普視頻節目可以作為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展示內容。
中國醫師協會報刊管理部主任、《中國醫學人文》雜志社董事、法人王德談道,美國醫學會、英國醫學會每周都有關于醫學最新進展討論會,大眾媒體必須在醫學會發布新聞之后再發布,此機制讓醫學科技傳播更加專業化,避免低劣文章誤導受眾。
《環球科學》常務副總編輯、總經理劉芳介紹經驗時說:“《環球科學》始終堅持報道科學前沿的定位,建立了一個全球化科學報道體系,我們有400位華人科學家、100位院士審稿。”
在自由發言和討論環節,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徐殿祥、《少年科學畫報》常務副主編孫楷、《石油知識》雜志社社長齊樹斌、《中國科技論壇》雜志編審張九慶等嘉賓,圍繞社會對健康科普需求、科普期刊如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新形勢下在移動端科普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和挑戰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