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多家機構推出“刷臉付” 專家認為人臉支付應安全與便捷并重

            2019-10-22 12:01: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前,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項賦能”論壇上,中國銀聯攜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60余家銀行聯合發布全新智能支付產品――“刷臉付”。此前,已有多家銀行試水人臉支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數字化和信息科技快速發展,技術創新與支付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包括人臉、虹膜、指紋、靜脈等在內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

              以人臉支付為代表的創新支付方式,在人們生活中開始出現并逐步獲得不少人青睞,已成為未來支付的發展趨勢。但是,在種種便利之外,關于支付安全方面的討論也日益增多。

              董希淼強調,支付的便捷性必須建立在安全性基礎之上。從此次中國銀聯聯合銀行共同發布的“刷臉付”來看,前期已在多地開展試點,通過商戶白名單等方式在多類場景開展公測,在安全性方面應該已經得到了檢驗。

              董希淼介紹,人臉是非常敏感的個人信息,不宜將人臉作為支付的唯一交易驗證因素。銀聯“刷臉付”在交易時須驗證支付口令,一是可以體現用戶支付的真實意愿,二是防止通過人臉偽造冒用身份,保障交易安全。此外,銀聯“刷臉付”注重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將用戶人臉特征信息與用戶關聯性較高的身份信息實行安全隔離,嚴格控制存儲設備和介質的訪問權限,嚴防信息泄漏、篡改與濫用。相關商戶和受理交易的終端,也須通過權威安全檢測機構的專業檢測。從上述舉措來看,銀聯“刷臉付”符合監管層要求,彌補了市場上同類產品的不足,其安全系數更高。

              盡管人臉支付備受關注,但總體而言,目前人臉支付產業發展尚不成熟,市場也還沒成氣候。業內專家表示。“刷臉付”產品應從市場上其他產品中吸取經驗教訓,注重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統一,并從業務、技術、風控等多方面保障安全。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責任編輯:邱光龍 HF05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