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吸引了幾百位中外科技專家和各界人士參加,中國運用科技創新在庫布其沙漠實現“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以及將沙漠變成良田的核心科技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10月20日的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對庫布其治沙專家的采訪報道。
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質差異,是力學差異:土壤微粒之間都有作用力,能夠構成一個整體,而沙子之間是松散的,沒有這種力。庫布其治沙企業億利集團最新研發的“生物土壤改良劑”,就是要解決沙漠變土壤的問題,并取得試驗成功。
“沙漠土壤改良劑”以經濟作物利用后的剩余物及未充分利用的農副產品為原料,經多重加工,生產出具有粘合作用的膠體,配比一定的保水、保肥、防風蝕材料,具有防止沙化、風蝕、并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促進團粒結構形成,使沙漠具備土壤特性。
億利集團庫布其沙地試驗結果表明,施用該土壤改良劑,玉米在沙漠中長勢旺盛,主干高增加50%,籽粒增產40%左右,可以達到畝產1200斤,生長季土壤含水量增加約30%。這種改良劑具有易施工、成本低的優點,成本每畝只要1000元左右,30天到40天就能把一萬畝沙地改成土地,并且一次改造后可持續耕作,停用后對沙漠具有土質提升作用。
這項技術的研發成功,驚動了50多個國家! 這些國家的政要和記者來到庫布其考察,表示希望將庫布其模式和沙漠生物土壤改良劑等新技術引進到國內,為“一帶一路”和荒漠化地區帶去綠色新希望。(義軒)
[ 責編:張蕃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