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青報:掃碼住酒店“被入會”讓人細思極恐

            2019-10-16 03:30:4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掃碼住酒店“被入會”讓人細思極恐

              在網上預訂酒店,抵達后前臺要求微信掃碼才能辦理入住,在此過程中,一些客人認為沒有必要收集的個人信息也被留存了。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一些消費者反映,華住集團旗下有的酒店要求住客使用微信掃碼辦理入住,實際上卻是將住客變成自己的“會員”。由此,住客的身份證、家庭地址、生日、郵箱、賬號、密碼以及銀行賬戶等信息均可能被收集留存。

              在掃碼購物、服務全面普及的環境下,掃碼住酒店看似提供了方便,符合網絡時代的消費潮流,可住客卻在不經意中“被入會”,個人敏感信息被酒店收集、留存。酒店如此操作,很可能是為了采集客戶信息數據,吸納會員,挖掘住客的身份背景、經濟能力、消費習慣等,進行精準營銷、定制服務所需。這也是很多商家正在做的事。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就是“石油”,客戶數據潛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利用常規業務采集信息,則是最方便的途徑。

              今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強調,收集使用規則應當明確具體、簡單通俗、易于訪問,僅當用戶知悉收集使用規則并明確同意后,網絡運營者方可收集個人信息。掃碼住酒店“被入會”的做法屬于違規行為,酒店方面應進行糾錯。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證明了客戶數據的商業價值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于是很多企業喊出“數據就是生產力”,絞盡腦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采集客戶的各種數據,并想辦法加以深入挖掘、再利用。然而,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善用的話,就會帶來負面效應。在現實中,存在眾多過度采集客戶敏感信息,數據遭到濫用,以及數據保存不當、被竊、泄露等案例,以致嚴重侵犯了客戶隱私,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

              據報道,華住集團此前就發生過信息泄露事件。去年8月,有人在境外網站掛售華住集團5億條會員信息,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令公眾對華住集團的系統防護能力、數據保管水平、內部管理制度產生質疑,也對其過度采集會員信息表示不滿。可見,過度采集客戶個人敏感信息,雖然會給企業帶來很多商業利益,但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弄不好就會反噬自身,令企業陷入困境。

              上月發布的《2019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37.4%的網民認為網絡個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較多,58.75%的網民表示曾遇到個人信息被侵犯。這個數據表明,超過九成五的網民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大家都忐忑不安,非常不放心,如果不把網絡安全解決好,不控制住個人信息被泄露、侵犯,就會影響網絡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因此,需要立法明確企業采集個人信息的界限,規定“最小化原則”,只能采集業務相關的信息數據,最大限度避免過度采集,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同時要明確企業保管、使用客戶信息數據的責任,對違規采集個人信息導致信息泄露等行為,依法予以嚴懲。漫畫/陳彬

            責任編輯:覃肄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