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原國家科委(現為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設立了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是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多年來,中山火炬開發區堅持改革開放,銳意進取,已從小漁村蛻變為世界眾多知名企業和精英人才的薈萃之地。
中山火炬開發區位于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的中山市,周邊環繞三大自貿片區、四大深水港、五大機場;高鐵中山站可達北京、上海等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經國家一類口岸中山港客運碼頭,最快40分鐘可達深圳機場和前海自貿區,70分鐘可達香港中港城碼頭及香港機場;城市輕軌10分鐘可直達珠海拱北口岸,30分鐘可直達廣州中心城區。
在這片總面積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的土地上,中山火炬開發區敢為人先,探索建立了“領導小組―管委會―產業公司”三級管理模式。匯聚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知名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近20家。已形成健康醫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配件、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
依托九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德工業園、中陽、潮州中炬產業轉移園的大工業平臺,金融科技高度融合實驗區已然成形,引入14個品牌創投,成立20只股權投資基金、6家股權投資管理企業,一站式培育了各類上市掛牌企業44家。英諾創新空間、中關村E谷等一批孵化器品牌匯聚于此,并擁有1個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中心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如今,中山火炬開發區正全力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出臺了有關科技、金融、研發、技改、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對先進裝備制造、健康科技、光電信息、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將給予開辦、技改、科研、租金方面的補助,全周期支持企業發展。
這里,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東鄉民歌傳唱千年,濠頭木龍舞動嶺南,傳統與現代移民文化在這里融合。中山火炬開發區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億萬農民健康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區,被列入首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這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全區小學、初中教育教學質量處于全市先進行列,成為中山市首個省級教育強區,并擁有按高標準建設的醫院。
這里,空氣質量優良,全區綠地率達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平方米,工業旅游已漸成趨勢。
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靈魂,引領無數文化科技精英從世界各地追夢而來。博愛、創新、包容、和諧的人文精神,正融合新老火炬人,催生發展的新動力。
宜業、宜居、宜游的中山火炬開發區,正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逐步走向全國高新區前列。
高舉火炬,勇往直前。
數據來源: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傳辦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0日 18 版)(責編:喬雪峰、呂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