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2019-10-09 14:35: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十年,盡管各國央行注入了超過10萬億美元資金,但全球經濟仍然處于低增長或停滯不前的循環中;這些前所未有的財政措施雖然成功地避免了更嚴重衰退,但還不足以促使資源優化配置到私人和公共部門,亦不足以滿足旨在提高生產力的投資;那些將投資引入人力資本、改善制度、提高創新能力和增強商業活力的經濟體,將最有可能恢復經濟活力并抵御全球經濟放緩風險。

              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評估仍基于全球競爭力指數(GCI),按照12個支柱指標,對全球141個經濟體的競爭力予以評估。這些支柱指標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采用、宏觀經濟穩定、衛生健康、技能、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體系、市場規模、企業活力和創新能力。每個指標的指數范圍均為0到100,綜合得分顯示的是一個經濟體距離理想狀態競爭力的差距。

              報告顯示,隨著貨幣政策開始失去動力,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時,加強研發、提高勞動力基礎技能、開發新的基礎設施和整合新技術等至關重要。對此,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表示,在新經濟中,創新成為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那些重視基礎設施、技能、研發和對落后國家提供支持,并將這些措施納入其經濟政策的國家,比那些只注重傳統增長因素的國家將更為成功。

              報告提出,為建設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應采取前瞻性政策,以及改革和激勵措施。為此,報告建議在四個關鍵領域采取行動,即推進開放和國際合作,更新碳排放稅和補貼政策,建立研發激勵機制,實施環保公共采購。報告還建議在促進機會平等、培育公平競爭環境、更新稅收制度和社會保障措施四個領域采取行動,促進旨在增強競爭力的投資。

              報告指出了全球競爭力面臨的挑戰。報告涵蓋的141個經濟體平均得分為61分,距離滿分差距很大。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前景之際,這種全球競爭力差距令人擔憂。復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和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增加不確定性,并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隨著貨幣政策失去動力,政策制定者必須重新審視并擴大政策視野,注重增長的速度、方向和質量三者并重,努力實現增長、包容和環境可持續的長遠目標。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中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包括在市場集中度、工作技能和技術治理方面的差距等。世界經濟論壇新經濟與社會中心主任扎西迪表示,政府和央行利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下降尤其令人擔憂。因此,采取提高競爭力的政策包括提高生產力、鼓勵社會流動性和減少收入不平等顯得尤為重要。

              《全球競爭力報告》始于1979年,主要對全球生產力和長期經濟增長驅動力作出年度評估,是世界經濟論壇的旗艦報告之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海泉)

            責任編輯:lsz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