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京青年報:以嚴厲追責擠干統計數據“水分”

            2019-10-09 09:02: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以嚴厲追責擠干統計數據“水分”

              本報特約評論員

              此次統計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針對統計數據造假頑疾久治不愈的現狀,以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規范、完整為出發點和著力點,突出強調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追責。修正案獲得通過后,必能對熱衷數字政績游戲的領導人員起到威懾警示和政績導向的積極作用,促使其在嚴肅剛性的法律責任面前循規蹈矩。

              10月8日,國家統計局在官網發布關于公開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強調了對統計弄虛作假行為的責任追究,明確統計工作堅持黨政同責、失職追責,對統計弄虛作假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應當追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統計是國家科學決策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政府決策以及經濟社會管理活動的科學性,因此統計數據絲毫不容造假。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和部門不重視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有的甚至以各種形式和手段進行統計造假,不僅會誤導中央和地方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宏觀決策,還會演化成破壞黨風政風、損害政府公信力的腐敗推手。統計造假危害巨大,對統計造假必須零容忍。

              造假者敢于明目張膽地給統計數據“注水”,以漂亮的數據裝點政績,雖然直接緣于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人員的政績觀扭曲,同時也緣于對領導人員追責不力。我國《統計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統計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統計數據造假行為規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責任,但在實踐中,法律對統計數據造假行為的懲處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對直接責任人予以警告、記過等行政處分外,鮮有對躲在幕后充當操盤手的領導人員予以同步追責。即使相關部門對領導人員啟動了問責程序,也大多止于行政問責的層面,被追究法律責任的少之又少。

              如果只對涉及統計造假的直接責任人追責,而對幕后起決策作用的領導人員不聞不問,這種追責方式不僅難以從源頭上對統計數據造假行為產生應有的震懾,也會導致法律威懾效果不彰的“破窗效應”,讓部分熱衷“數字政績”、追求“數字出官”的領導人員滋生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在此語境下,新的統計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強調要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追責,可謂抓住了根治統計數據造假頑疾的“牛鼻子”,值得積極期待。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對涉嫌違紀違法的領導人員嚴肅追責,是維護黨紀國法權威、實現社會治理最優化的基本前提。對于統計數據造假頑疾而言,唯有依法追究相關領導人員的法律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才能給那些熱衷玩數字政績游戲的領導人員套牢“緊箍咒”,讓其仕途命運與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休戚相關,從而倒逼其端正工作態度,嚴格遵守統計法律法規,擠干統計數據的“水分”。

              此次統計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針對統計數據造假頑疾久治不愈的現狀,以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規范、完整為出發點和著力點,突出強調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追責,其用意正在于此。修正案獲得通過后,必能對熱衷數字政績游戲的領導人員起到威懾警示和政績導向的積極作用,促使其在嚴肅剛性的法律責任面前循規蹈矩。

              把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作為此次統計修法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通過依法治理,堅決預防和遏制各種統計造假行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數據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統計法修訂也是為了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讓統計更好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嚴厲追責擠統計數據“水分”的要求,堅決封堵統計數據造假的空間,確保統計數據成為衡量和評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依據。

            責任編輯:蔣曉桐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