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綠了,就賺錢了。”50年義務植樹400余畝的甘肅定西榜羅鎮張川村雙胞胎兄弟許志剛、許志強,被當地人稱為“剛強兄弟”“旱塬愚公”,他們用半生實踐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感人故事。
定西約60%國土是山坡溝壑,十年九旱,生態脆弱,災害、貧困問題疊加。許志強記得,小時候“每逢下雨,房子就有被水沖走的危險”,住在山溝附近的農戶家都怕下大雨。
最初種樹是為了保護房子不被水沖走,一棵、兩棵、三棵……“有了樹,土就固定了,山上的水帶著泥下來就能擋住。”許志剛說,村民們看到種樹有用,都開始在自家門口種樹。
日復一日,各家房前屋后的樹木不斷擴大,村莊周圍漸漸綠樹成蔭,黃土坡上的小村莊再也無懼大風大雨。
解決了房屋被水沖走的危險,“剛強兄弟”種樹的鐵鍬從家門口挖到了附近的荒山。兄弟倆節衣縮食、開源節流,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拿來種樹,但面對高價買樹的商販,他們卻堅決搖頭。許志強說,“賣樹賺錢是小事,主要是耽誤發展。山綠了,就賺錢了,把樹留給子孫后代就是為子孫后代存錢”。
從21歲到71歲,整整50年,兄弟倆頭頂的青絲變成白發,村莊周圍的環境卻變得綠意盎然。定西市官方統計顯示,“剛強兄弟”義務植樹50年,植樹400畝,栽植云杉、側柏等長青樹和芒果、棕櫚、海棠等南方樹種8萬余株,培植樹苗16畝、牡丹等花卉15畝,覆蓋3條荒溝、5面荒坡。今年,兩位老人又義務種下2000多株側柏。在兩位老人的感召下,定西市將3000株側柏運到了張川村進行面山綠化。目前,張川村實現退耕還林670多畝;村民在村莊四周義務植樹3200株……與“剛強兄弟”的義務植樹點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榜羅鎮其他村社的義務植樹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讓榜羅這片留有革命足跡的紅色熱土,披上了綠裝。
如今,定西已實現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的轉變。定西市委書記唐曉明介紹,“剛強兄弟”是定西市生態建設中涌現出的“旱塬愚公”代表,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定西持續實施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近年來,定西生態治理進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新時代,探索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治山治水、種草種樹、改善生態助推脫貧攻堅的綠色發展之路。2018年,全市林地總面積1008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4.3%,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不足6.1%增加到1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57.1%。(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 李麗)
[ 責編:張靜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